徐冰「木林森計畫」於台灣宣告啟動
緣起於由美國聖地牙哥當代美術館(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San Diego)、柏克萊大學美術館及太平洋影片庫(Berkeley Art Museum and Pacific Film Archive)與國際資源保護機構「Rare」共同策畫的「人類/自然」專案,邀請八位藝術家深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地,以藝術的方式提高當地人們對於環境的保護意識,知名藝術家徐冰在2005年因而選擇遠赴肯亞展開「木林森計畫」,透過當地孩童畫下的樹,而後採取最低消耗的售賣系統,在網路畫廊展出與販售,藉以籌募到款項提供該地區造林植樹的經費。這些畫在紙上的樹不僅變成真實的樹生長於大地上,並形成一個「人、資金、森林」資源保護的自循環系統。
木林森計畫之後陸續又於巴西、香港與中國等地進行,而上個月在擔任計畫總統籌楊心一的熱心奔走、屏東三地門鄉鄉長潘勝富與三地國小校長陳再興的大力支持下,這個結合藝術、教育和環境護育為一體的計畫亦來到了台灣,徐冰於三地國小進行兩場現場教學,教導6至12歲的學童如何運用自古至今各文明創造出的文字符號轉化為繪畫元素,畫出有關「樹」的作品。特別的是,台版的計畫開展出一種更為開放且廣布流動的實踐方式,也就是同時培訓種子師資,且將繪畫教材放上網路供學童下載,有興趣的學童都能夠透過徵件參與此次的計畫,最終則會在明年初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呈現這個藝術行動的整體成果。
徐冰「木林森計畫」於台灣宣告啟動
授課期間,徐冰與計畫的參與人員住宿在莫拉克風災後的重建社區,也參觀了排灣族的傳統住屋、歌謠舞蹈表演和飲食文化等,近身接觸與瞭解原住民文化中人與自然的密切和諧關係。而此次也是徐冰首度帶著他在中央美術學院的學生一同執行計畫,他觀察到孩童的繪畫對於學生們來說,無論是平時在學院習得的知識概念,或是對於藝術的理解,都有所改變,也讓學生們省思「人類本身原有一些東西是很好的,但隨著社會、政治與各種利益的羈絆,讓我們逐漸失去許多,想要尋找回來或是保留住,其實都是非常困難的。」
在木林森計畫中,徐冰一如既往地打開了當代藝術與社會、所處時代之間的討論空間。雖然真正通過這個資源循環所募得的款項其實是有限的,甚至對於受到全球暖化衝擊的生態環境來說,更是微不足道,但是徐冰認為,「對於提倡、傳播一個理念來說,而這個理念又是流動的一個項目,我們不斷地往裡補充卻是極有價值的。」如果能讓孩童、老師、地方等每個環節都獲得「利益」(此處不專指實質的金錢收入),這個循環才能轉動起來,也才更有可行性,「比起贊助機構單方向的捐助,每一個人的力量才可能是有益於人類生存環境更為長久的承諾」徐冰如此認為。
木林森計畫之後陸續又於巴西、香港與中國等地進行,而上個月在擔任計畫總統籌楊心一的熱心奔走、屏東三地門鄉鄉長潘勝富與三地國小校長陳再興的大力支持下,這個結合藝術、教育和環境護育為一體的計畫亦來到了台灣,徐冰於三地國小進行兩場現場教學,教導6至12歲的學童如何運用自古至今各文明創造出的文字符號轉化為繪畫元素,畫出有關「樹」的作品。特別的是,台版的計畫開展出一種更為開放且廣布流動的實踐方式,也就是同時培訓種子師資,且將繪畫教材放上網路供學童下載,有興趣的學童都能夠透過徵件參與此次的計畫,最終則會在明年初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呈現這個藝術行動的整體成果。
徐冰「木林森計畫」於台灣宣告啟動
參與「木林森計畫」的學童與其作品。
授課期間,徐冰與計畫的參與人員住宿在莫拉克風災後的重建社區,也參觀了排灣族的傳統住屋、歌謠舞蹈表演和飲食文化等,近身接觸與瞭解原住民文化中人與自然的密切和諧關係。而此次也是徐冰首度帶著他在中央美術學院的學生一同執行計畫,他觀察到孩童的繪畫對於學生們來說,無論是平時在學院習得的知識概念,或是對於藝術的理解,都有所改變,也讓學生們省思「人類本身原有一些東西是很好的,但隨著社會、政治與各種利益的羈絆,讓我們逐漸失去許多,想要尋找回來或是保留住,其實都是非常困難的。」
在木林森計畫中,徐冰一如既往地打開了當代藝術與社會、所處時代之間的討論空間。雖然真正通過這個資源循環所募得的款項其實是有限的,甚至對於受到全球暖化衝擊的生態環境來說,更是微不足道,但是徐冰認為,「對於提倡、傳播一個理念來說,而這個理念又是流動的一個項目,我們不斷地往裡補充卻是極有價值的。」如果能讓孩童、老師、地方等每個環節都獲得「利益」(此處不專指實質的金錢收入),這個循環才能轉動起來,也才更有可行性,「比起贊助機構單方向的捐助,每一個人的力量才可能是有益於人類生存環境更為長久的承諾」徐冰如此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