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建設董事長 張良吉:以小換大,成功換屋3 次

對許多購屋族而言,買屋時最先考量到的不只是路段、價格,建商的口碑與品質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大陸建設在房地產市場上具有相當知名度,在台北市各區更是擁有許多頗具指標性質的建案,且擴及到商辦大樓。律師出身的董事長張良吉,藉由過往法律專長,用他獨特的專業眼光,為大陸建設注入一股活水。

笑容可掬的張良吉認為,只要地段好,選地區域從不設;曾3次換屋,分別在天母、內湖,目前住在新店。

從法律界出身的張良吉,大學唸的是法律,畢業後也立即進入理律法律事務所工作。30 多年下來,客戶一直以企業為主,且工作內容多和房地產的法律相關,讓張良吉對房地產業有相當程度的了解。

聊到本身的購屋經驗,張良吉說,法律人通常都很保守,所以目前買屋都是為了自住需求,但因應不同階段,他也有3 次的換屋經驗。

「我第一間房子買在文山區興隆路一段,剛結婚時考量到薪水不高,於是決定先租屋。結果租約到期前老婆懷了第一胎,想到搬家不便,於是和房東商量可否續租1 年,房東也應允,沒想到2 個月後房東告訴我,他要結婚了,請我搬家。我當時很生氣,但也察覺到,沒有自己的房子,就得看房東的臉色。於是,當下和老婆決定要買間自己的房子。」沒多久後張良吉便買下興隆路一段一間29 坪的住家,總價65 萬元。

「當時是民國68 年,我的薪水1 個月4,500 元,老婆2,800 元,利息又高,為了付房貸實在相當累,必須縮衣節食。但也幸好有了這間房子,之後才有機會換屋。」後來,張良吉為工作緣故,幫一位天母的地主找建商合建,合建談妥後張良吉認為天母環境舒適,於是和地主買下一戶,總價350 萬元。「因為有興隆路的房子,賣掉後有了自備款,才能買下天母的房子。10 年後再次因為工作的緣故,讓我看到一間位於大直、室內坪數有80 坪的住宅,我以1,500 萬元賣掉天母的住家,搬到大直。」

張良吉回憶說,當時大直房價還不像現在這麼高,住宅密度也低,加上住家旁一邊是公園,一邊是保護區,綠意環繞的生活氛圍,讓他相當喜愛。去年2 月,張良吉第3 度換屋,這次搬到了自家大陸建設的社區─新店的「青山鎮」。「在台灣很少有像青山鎮這樣的社區,住宅規畫、道路、整體環境,都相當宜人,有如美式的住家生活圈。」

張良吉笑言,現在想想似乎真要感謝當時那位房東。「如果沒有他,我當時也不會狠下心來買房。」以小換大,是張良吉一路成功換屋的守則,對年輕人他也建議,年輕時辛苦一點,先買小屋,未來收入更好時再換大屋。

「一棟好的建築,可能存在50 ∼ 60 年,甚至會更久,建築可說是歷史的見證者。」張良吉說,現在蓋的每一棟房子,都是未來的住居者會看見的,因此,完成一座傳世地標,是他對跨足建築業最大的企盼。

更多好房人物的精采內容,請見《好房誌HouseFun》2013年1&2月合刊號

http://mag.housefu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