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萬改造80歲老宅,大稻埕不思議!
二〇一二年底有項別開生面的活動,叫做「台北市老屋新生計畫」,在琳瑯滿目的空間再生計畫當中,唯一獲獎的純住宅作品即出自素人生活家趙印祥之手。這幢隱身大稻埕狹窄巷弄裡的老宅已經高齡八十多歲,為了省錢、住得舒服,趙印祥承租後靠自己的設計將其改頭換面,用五十萬重新給老宅一個新的靈魂。
趙印祥,眷村長大的城市人,對閩式建築有無比的興趣。學的是哲學,現在卻成了產品設計師;不愛看電視,對電影倒是相當著迷。最崇拜的偶像是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十年後最大的夢想,是在台東土地上自己建造一個生活與工作合一的空間。
以往走在大稻埕街頭,吸引你目光的總是洋樓式建築、清水紅磚、閩南瓦、拱型窗,如今,舊時代的繁華開始不一樣。從事產品設計的趙印祥想找獨居空間,為了節省租金,他捨棄台北最精華的蛋黃區,選定了大稻埕。喜歡騎腳踏車的他,想找一個方便停放腳踏車的居住空間,因此把目標鎖定二樓,「有天經過安西街,看到這棟建築二樓貼了招租廣告,二話不說馬上連絡房東看屋」趙印祥積極採取
行動。
設計靈感 來自天井
HouseFun:可否談談初見這房子時的感覺?
趙:
這棟房子是傳統閩式建築,不過現在前後進已經分屬不同門牌。我租的這面屬於後進,當初一進來時屋內光線較暗,天花板很低,牆面鋪了老舊夾板,二十多坪隔了兩房,空間看來很狹隘。但卻有一樣東西吸引了我,打開後陽台的門有個天井可以引進陽光,又有隱蔽性,所以立刻決定租下。
HouseFun:從現在的空間規劃,幾乎看不出原本房屋的格局,著手重新設計時有什麼考量嗎?
趙:
設計的起始就來自於天井。決定租下的那一刻起我就開始想像一個畫面──天井的光線灑進窗裡,可在窗戶旁的單椅上就著光線看書,旁邊靠牆處就是一整面開放式的書架。我希望空間感可以更為寬敞,所以將隔間打掉、天花板和牆面夾板全數拆除,只保留原來的拱形門,才發現底下的紅磚牆和上頭厚實的檜木樑柱才是最好看的樣子。說是改造,其實我只是把屋子原來的樣子露出來。施工的部分不是太難,但我用將近一個月時間勾勒與尋找想要的空間、傢俱、燈具,再花四、五個月打通隔間、跟朋友一點一滴把實品完成。
東西可以舊 功能一定要新
HouseFun:空間改建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挑戰是?
趙:
水電管線!所有的管線都得預設好走向,再請師傅重新拉線路,為了配合空間感而採用明管,先買來銅管包覆管線,再噴上咖啡色漆,很適合磚牆的氛圍。除此之外,原本的夾板拆掉後,天花板僅剩拼接的實木,樓上屋主的燈光不時從木片中的縫隙透出,為了避免干擾,我以填縫劑注入所有空隙中,不過早期的樓板很薄,隔音效果很差,有時週末朋友來喝點小酒,聲音不小心過大就會從天井傳來樓上屋主的「關切」,這是唯一不方便的地方。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好房誌HouseFun》2013年4月號】http://news.housefun.com.tw/mag
將格局打破之後,趙印祥認為空間擁有更大的彈性。
趙印祥,眷村長大的城市人,對閩式建築有無比的興趣。學的是哲學,現在卻成了產品設計師;不愛看電視,對電影倒是相當著迷。最崇拜的偶像是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十年後最大的夢想,是在台東土地上自己建造一個生活與工作合一的空間。
以往走在大稻埕街頭,吸引你目光的總是洋樓式建築、清水紅磚、閩南瓦、拱型窗,如今,舊時代的繁華開始不一樣。從事產品設計的趙印祥想找獨居空間,為了節省租金,他捨棄台北最精華的蛋黃區,選定了大稻埕。喜歡騎腳踏車的他,想找一個方便停放腳踏車的居住空間,因此把目標鎖定二樓,「有天經過安西街,看到這棟建築二樓貼了招租廣告,二話不說馬上連絡房東看屋」趙印祥積極採取
行動。
設計靈感 來自天井
HouseFun:可否談談初見這房子時的感覺?
趙:
這棟房子是傳統閩式建築,不過現在前後進已經分屬不同門牌。我租的這面屬於後進,當初一進來時屋內光線較暗,天花板很低,牆面鋪了老舊夾板,二十多坪隔了兩房,空間看來很狹隘。但卻有一樣東西吸引了我,打開後陽台的門有個天井可以引進陽光,又有隱蔽性,所以立刻決定租下。
主燈、閱讀燈和書櫃全都出自趙印祥的設計。
HouseFun:從現在的空間規劃,幾乎看不出原本房屋的格局,著手重新設計時有什麼考量嗎?
趙:
設計的起始就來自於天井。決定租下的那一刻起我就開始想像一個畫面──天井的光線灑進窗裡,可在窗戶旁的單椅上就著光線看書,旁邊靠牆處就是一整面開放式的書架。我希望空間感可以更為寬敞,所以將隔間打掉、天花板和牆面夾板全數拆除,只保留原來的拱形門,才發現底下的紅磚牆和上頭厚實的檜木樑柱才是最好看的樣子。說是改造,其實我只是把屋子原來的樣子露出來。施工的部分不是太難,但我用將近一個月時間勾勒與尋找想要的空間、傢俱、燈具,再花四、五個月打通隔間、跟朋友一點一滴把實品完成。
東西可以舊 功能一定要新
HouseFun:空間改建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挑戰是?
趙:
水電管線!所有的管線都得預設好走向,再請師傅重新拉線路,為了配合空間感而採用明管,先買來銅管包覆管線,再噴上咖啡色漆,很適合磚牆的氛圍。除此之外,原本的夾板拆掉後,天花板僅剩拼接的實木,樓上屋主的燈光不時從木片中的縫隙透出,為了避免干擾,我以填縫劑注入所有空隙中,不過早期的樓板很薄,隔音效果很差,有時週末朋友來喝點小酒,聲音不小心過大就會從天井傳來樓上屋主的「關切」,這是唯一不方便的地方。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好房誌HouseFun》2013年4月號】http://news.housefun.com.tw/m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