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搶便宜 聰明團購10招

團購是目前最夯的消費方式之一,雖然方便又能享優惠,但風險也不少,日前高雄某婚紗店才傳出200人團購婚紗照,遭到惡性倒閉!究竟該如何預防,避免吃虧呢?


1. 查詢團購平台、店家評價
下標或團購前,首先一定要針對平台、店家進行資料蒐集,以確認信譽,尤其國內團購網站林立,「玩法」皆不同,網友常沒看清楚網路註冊時的服務條款,就直接按「確定加入會員」,導致使用B團購網站時,想得卻是A團購網站的遊戲規則,造成認知錯誤。

除了查詢平台信用,還可參考過去糾紛處理經驗;店家資料也要記得審視,避免在團購優惠券使用期限內突然倒閉,有些網友只認明百年老店、名店,但是專家建議,不論知名度高低,最好還是先去經濟部商業司查詢,須標註完整公司名稱、地址、電話、負責人姓名及E-mail資料,才算合格店家。


2. 多探聽產品使用心得
部落客的試吃、試用心得僅供參考,仍要留意廣告文疑慮,建議確定圖片與實景(實物)差異不大,份量沒縮水,再出手都不遲。

不只是商品要打聽,不熟悉的餐廳更要留意服務,有些餐廳聲稱滿座,不讓持團購券者訂位,或是現場有空位卻不接受持團購券者用餐,甚至是店家會片面漲價...只要有這樣的狀況,網友必有抱怨文寫在討論區,消費者多探聽就能避免。


3. 透過其他管道查詢原價
團購前一定要透過各種管道了解商品的「原始價格」,而非網站告訴妳的價格。不少投訴案件顯示,網站上的原價遠比商店定價還高,折扣後也不過接近原價而已,完全沒優惠可言。


4. 有無需要 支付其他費用
了解團購網站的付費機制、管道與流程,並要確定是否會收額外的手續費等。例如,有些團購是由消費者當主購,負責與店家談判和協調商品的價格和配送方式,有些主購會酌收雜費(每人約幾10元不等);貨到付款可能要多付70~80元的通路費(運費)。


5. 各團購網站比價
在網路上用滑鼠輕輕點選,就能貨比三家,高人氣的商品往往不只在一家網站販售,建議多去各團購平台(或其他網購平台)搜尋商品價格,較能買到真正划算的價錢。當然,團購多以低價為號召,要避免一次買太多,造成多餘開銷和浪費。


6. 別漏算取貨成本
很多消費者一看到低廉的產品價格就殺紅了眼,完全忘記評估在取貨過程,如宅配、至指定通路取貨或前往取貨處所衍生的取貨成本和交通費用。


7. 具備法律知識捍衛權利
由於團購網站仍屬於較新的交易模式,相關法令尚未完全成熟,但消費者一定要先盡詳細瞭解團購辦法和店家規定的義務,再要求應享的消費權利。團購票券屬於「預付型票券」(又稱禮券),使用上不得有期限、地點、時間限制,且須有銀行的同額保證,也就是應具備履約保證機制,消費者享7日退貨期限。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女人變有錢》2011年11~12月號NO.18


本期其他文章
前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