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豆腐第一品牌 將改名為「中華食品」恆義10年報酬率勝過中華電

「慈母心,豆腐心」、「女人心,豆腐心」,相信很多人對這兩句廣告詞耳熟能詳,這就是恆義食品的自有品牌「中華豆腐」,在國內享有寡占地位,營收獲利長期表現穩健。

豆腐是國人餐桌上經常出現的傳統食材,也是許多投資美人喜愛的蛋白質來源,而恆義(股票代號:四二○五)生產的「中華豆腐」系列產品,多年來一直是國內最大的豆腐品牌,甚至是有許多家庭主婦指名採購,在盒裝豆腐市場的占有率約為六五%至七○%,長期享有寡占地位,因此掌握產品定價權,營收獲利得以長期維持穩健增長。

不過,即便是經常選購「中華豆腐」的投資美人,對「恆義」這個公司名稱可能也不太熟悉,為了讓公司及產品的名稱能夠「統一」,增加消費者對於公司及品牌的辨識度,恆義董事會已經決議要將公司更名──由「恆義食品」改為「中華食品」,已獲得經濟部的同意,預定今年六月十八日股東會通過之後完成更名程序。

黃豆食品加工為主 發展為綜合食品廠
台灣早期多為傳統家庭式豆腐工廠,隨著工商社會變遷及製造保存不易,日漸式微,恆義掌握了這項市場需求的契機,在一九八○年決定以企業化經營方式,引進日本自動化生產設備,並結合現代科技與傳統手藝精華,大量生產營養又衛生的填充盒裝豆腐、豆花,並從單一的黃豆食品加工,逐步擴大發展成為綜合性的食品工廠,但至今仍以豆腐產品占最大宗,比重高達七成左右。

恆義是相當傳統的南部家族企業,家族成員持股高達四七‧九一%,家族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相當一致,經營團隊低調務實,沒有複雜的轉投資或多角化經營,從創業之初就自許要發揚中華傳統黃豆文化,用心經營自有豆腐品牌,除了打出美味、營養、健康(不含防腐劑等違規添加物)的品牌形象, 更以「慈母心,豆腐心…」、「女人心,豆腐心…」等廣告詞向女性(主要採購者)作柔性訴求。

近年在國內市場上跟恆義對打的盒裝豆腐品牌主要為大漢,但恆義的中華豆腐系列仍穩坐第一品牌,並且維持較高的銷售價位,顯示品牌經營相當成功。從恆義過去十年的財報來看,獲利相當穩定,每股稅後盈餘(EPS)大部分維持在兩元上下,即便二○○八年爆發百年難得一見的全球金融海嘯,也不例外。

進一步分析來看,由於豆腐是可以替代肉類的國人主要蛋白質來源之一,產品單價不高,每個人、每個家庭都買得起,而且是屬於日常重覆性的消費品,需求不會消失,加上國內素食者有緩慢增加的趨勢,因此恆義光是賣豆腐,即可長期維持穩定的獲利,幾乎不受景氣變化的衝擊,這樣的產業特性其實相當符合美國投資大師巴菲特(Warren Buffet)的胃口。

翻開恆義的股東名冊,赫然發現裡頭有一個法人股東叫做「波克夏投資」,持股數為一千五百零一張,股權占二‧二七%,但這可不是在美國股市掛牌、由巴菲特控股的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而是由國內崇尚巴爺爺投資哲學的投資人所成立,並仿效巴爺爺選好股長期投資致富的作法,多年前就逢低從市場買進恆義股票。
過去十年,投資人如果同時投資恆義、中華電信,哪一項投資報酬率比較高?根據國內財報網站「財報狗」的分析,近十年(截至二○一二年底)投資中華電信的年化報酬率為十一‧四%,同時間投資恆義的年化報酬率則高達十八‧三%,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差異,有一大部分原因是中華電信須花大筆經費更新電信設備及網路(規格不斷在變),恆義的豆腐產品及製程變化則不大。

成本管控定價力佳 國內銷售通路綿密
因此,恆義除了偶爾在擴充產能時須提高資本支出(買土地、廠房、設備的費用),大多數時候都可以把大部分的獲利,經由每年配發現金股利(股息),回饋給股東;今年配發的兩元股利之中,有一元是股票股利,目的就是為了擴充產能。此外,恆義的營運收入即可支應必要的資本支出,不太需要跟銀行借錢,因此負債比很低,也不必辦理現金增資向股東要錢。

豆腐主要材料成本為黃豆,雖然過去十年黃豆期貨價格波動相當大,但恆義每銷售一百元的產品,扣除所有營運成本之後,大都能穩定賺取至少十三元的利潤,表現優於國內大部分食品同業,顯示恆義不僅擁有產品定價能力,成本管控也做得很好。

恆義長期專注於生產黃豆加工食品,黃豆不僅可以加工製作成豆腐,還可以製作成豆花,兩者製程很類似。由於豆花是相當多國人喜愛的甜點,恆義也生產自有品牌「中華豆花」系列產品,計有花生豆花、水果豆花、杏仁豆花、愛玉、草莓果凍等不同口味,行銷全台各主要門市,目前占營收比重約十三%。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女人變有錢》雜誌NO.27 2013年5月~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