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祥的家庭相簿 ★ 留給孩子最美好的禮物

善於觀察與隱匿自己的劉振祥就像是獵豹,每當發動攻勢(按下快門)都是那麼快、狠、準!無論是早期上街頭捕捉社會運動、或長期拍攝的雲門舞者,甚至是記錄最愛的寶貝兒子撰撰,在他鏡頭下都變成一幅幅有溫度的故事。

彷彿不存在的旁觀者
趕在約定時間來到位於敦南誠品附近的工作室,我看到的是正在門口等候,並展現親切笑容的劉振祥。在簡單寒暄後,面對眼前這位待人謙虛有禮,但舉手投足與談吐間又充滿自信的前輩,我早己擬訂好許多問題待他為我解惑。和多數人一樣,是從一張張精彩的雲門舞集和社會運動影像開始認識劉振祥,且從其作品中感受到的沉穩、內斂、精準、熱情,都是我對他的即有印象,但當有天翻閱他和太太古碧玲共同著作的「家庭相簿」一書時,卻發現裡頭每張照片都不同於紀實工作所拍攝的影像般,有種重擊心靈的震撼與壓迫感,取而代之的反而是親情之愛,還有一股在相片裡流動的溫柔。對在不惑之年得子的劉振祥來說,當生命中多了「親子」這個題材後,其實拍攝心態和面對工作時並沒有什麼太大不同,反倒是因為長期從事紀實攝影的關係,讓他早以養成從旁觀察的直覺反應,然後靜待按下快門時機的到來,這點從「家庭相簿」中的作品即可得到驗證。「其實我很少介入,甚至去干涉我要拍攝的對象,包括拍攝撰撰也是。因為對我來說,無論是工作或是家庭記錄,都是屬於紀實攝影的範疇,而我的習慣就是用旁觀者角度去觀察與捕捉。」

聽到他接下來的談話,劉振祥也間接回答了我即將發問的第二個問題:關於家庭記錄的引導心得。因看過太多父母在替自己小孩拍照時,都會要求他們比YA 的手勢,但他和太太都認為這樣引導甚至是強迫孩子比著不屬於他自己的手勢,反而讓他們失去了那個年紀應有的純真,所以劉振祥很少刻意去要求撰撰該擺出什麼樣POSE,他喜歡捕捉的,是撰撰與家人在遊戲或日常互動中,不經意流露出的天真和自然神情。「我通常都是從觀察中去尋找、發現和等待畫面,然後再拍攝,並不會特別要讓他做出原本不屬於他會做的動作。」但劉振祥也不否認,有時拍照還是需要藉由引導輔助,才能得到更好的照片,像當孩子漸漸長大後,會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例如會想要裝扮成某個他喜歡的角色,但肢體表情可能不夠到位,這時就可以提醒他一下,讓他試著做出更棒的動作。他認為,引導就該是順著孩子的想法去幫助他有更好的表現,而不是規定他們拍照就要比YA,這樣反而會扼殺他們原本應該自由發揮的靈魂。

器材不該是優先考慮順位
既然話題是繞著家庭記錄打轉,因此除了前述的引導外,劉振祥也和我分享他對於器材方面的看法。雖說本身從事的職業因素,身邊最不缺的就是相機,所以用影像記錄家庭成員對他來說是唾手可得的,不用特別為此煩惱要購買的器材,不過還是遇到周遭許多新手父母朋友的求助,問說要買哪台相機來拍小孩效果會比較好?對此劉振祥表示,其實家庭記錄拍得好不好?最重要的是拍攝心態和角度問題,器材反而不應放在優先考慮的順位。他認為,現今數位相機不僅功能越趨完善,且還具有即拍即看的優勢,只要新手父母藉由多拍累積經驗,就能逐漸掌握到小朋友的瞬間表情,再者,許多家長通常還會誘導小孩,以換取更多自己認為的好看畫面,不過他們忽略往更深的層面去思考,例如沒有把所在環境對照片氛圍的影響也一併考慮進來,導致照片看起來都太過制式且空洞。

「像家庭相簿這本書裡的照片,算一算我共用了10多種器材在拍撰撰。就看每次要拍照的當下手邊有什麼器材就直接拿來拍,比較專業的相機我反而都放在工作室居多,所以在家裡拍撰撰其實能用到的器材有限,很多時候都是拿Canon的傻瓜相機或G系列就開拍了。」器材性能好壞對劉振祥來說並不是什麼太大問題,學會觀察現場環境光線與撰撰的表情動作,反而才是重最要的關鍵。「例如許多家長在拍攝時都不曾留意光線亮度是否足夠,此時若能將小孩引導到明亮的地方再繼續拍攝,絕對會比花大錢買高檔相機但仍不會觀察環境來的實用許多。」此外,他也提供另一個反向思考的契機:有時候相機的缺點反而會是整張影像的亮點!他以一張撰撰在家裡飛奔的照片為例,從影像中可看出是使用閃光燈+慢速快門拍攝的,「因為那天拿的是傻瓜相機,但其先天的硬體限制,無法像用DSLR 一樣在較昏暗的環境拍攝自如,而那時手邊剛好有帶支援光觸發的外接式閃光燈,於是想到不如就用小相機的內閃去觸發外閃,以離機閃加慢速快門拍出不一樣的效果。」劉振祥認真說道。

劉振祥
台北草山人。二十歲舉辦第一次展覽後,職涯就跟攝影畫上等號,曾任職於媒體,後開設「文件工場工作室」,孜孜於拍攝報導、表演藝術,長期與雲門舞集等表演團體合作,偶爾拍拍廣告、劇照,鏡頭涉獵幾及所有題材,攝影界前輩張照堂先生曾以「八眼蜘蛛」形容他的攝影風格。2010 年獲「吳三連獎藝術獎──攝影類」獎項,評審肯定其攝影作品「見證台灣社會與文化的時代變遷與脈動,並成功捕捉舞者瞬間美妙的舞姿動態。」

更多精采內容請參閱 DIGIPHOTO數位相機採購活用 No.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