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徵豪宅稅,還是抑制炒作?

「⋯⋯房價飆漲導致民怨,尤其是在薪資不增反降的情勢下,課徵豪宅稅的聲浪必然愈來愈強。但,是否會因政府一再標榜課徵豪宅稅是為了縮短貧富差距,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反而忽略了抑制投機炒作這項要務⋯⋯」

目前各界普遍認為現行地價稅、房屋稅之持有成本嚴重偏低,一致希望經由豪宅稅、空地稅與實價課稅等稅制改革,以遏抑當前過份飆漲的房價。一般民眾所擔憂的是,如過份強調豪宅,是否會因為其供給彈性小,又賦予一張官方認證的豪宅稅單證明,而導致這種炫耀性的「正牌豪宅」再創新高,造成台北市精華地段高級住宅全面性調漲,這當然也是當前政府開徵豪宅稅與否的兩難問題。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前提下,國際城市競爭愈來愈激烈,因此,豪宅稅的課徵應有其限度,畢竟豪宅也是國際化之一大指標,只要購屋者所得來源正當,並且也依法繳稅,就不必非課以重稅不可。


而目前大家所關心的是,政府出手干預的效果如何?
如衡諸當前的超低利率與過份氾濫的游資,加以ECFA利多之過度預期,導致海外資金、台商、港資與陸資虎視眈眈,擬複製香港簽署CEPA後房價飆漲的經驗,因此,當務之急應是全力阻絕國際流動資金之湧入,俾先求穩定再壓抑房價,並輔以豪宅稅之課徵,如此,才能真正符合社會大眾的期待。
目前台北市的高房價係結構性問題,其因在於土地供給彈性小,加以房屋稅係以房屋評定現值課徵,而非實際成交價格;如按目前台北市房屋稅的課徵計算方式,房屋稅=「房屋評定現值」(地方政府檢討)×「稅率」(中央政府制定,修法時要經立法院通過);而「房屋評定現值」是標準價格×面積(≠市價、工程造價);標準價格則是核定單價×(1-折舊年數×折舊率)×街路等級調整率;而核定單價又是標準單價×1±各項加減項之加減率±樓層高度之超高(偏低)率,分別予以調整計算。

過去房屋稅偏低的主要原因即出在標準單價28年未經調整,以10層樓鋼筋混凝土造為例,僅4,580元/㎡(每坪15,141元),實際工程造價為32,900元/㎡(每坪108,760元),相差7.1倍,因此,如果地方政府逐年調整稅基,同樣可以達到加重持有成本之目的,惟其先決條件應是不要因此而傷及其他地區之無辜民眾。

其次,如果短期內房價依舊飆漲不停,建議可朝雙軌制方向進行,亦即對境外投資者採取差別待遇,課徵資本利得稅;另外,亦可考慮仿照香港模式,就現有4.25%的物業印花稅,再加徵額外的印花稅。總而言之,辦法是人想出來的,只要政府有心壓抑投機炒作,市場景氣終究會站在正義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