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 智森攜手EarthCheck助臺灣旅遊業接軌永續浪潮
全球面臨氣候變遷與環境破壞的雙重挑戰,永續旅遊成為影響旅遊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在享受美好旅遊的同時,所有利害關係人只要願意嘗試改變,就能為環境和社會做出更多實質貢獻,也是地球村民的共同責任。全球永續旅遊認證組織EarthCheck與專精永續設計與ESG的RCI智森顧問強強聯手,將年度ICF全球峰會移師臺灣,帶領產官學研探索與實踐綠色旅遊願景,藉由產業領袖的知識分享,開啟永續與有責任的觀光新浪潮。
助臺從安全友善升級永續觀光國
作為臺灣旅遊官方代表,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署副署長林信任致詞表示,推動永續是長期抗戰,且從來都不是選擇題,是不做就是錯的是非題,臺灣追求永續目標與世界一致,去年起推動永續與數位雙軸轉型,針對環境友善措施訂定獎勵方案。
「對企業來說,推動永續的優先條件是獲利,偏偏現況卻是不推動永續就無獲利機會,包括國際大型獎勵旅遊與郵輪都將永續視為合作的關鍵因素。」林信任強調,創造永續觀光環境吸引更多國際遊客必須是跨單位、跨領域合作,從飯店住宿、遊程到餐飲配套,整合觀光圈共同努力,才能打造符合世界標準、甚至領先全球。觀光局已在全球相應市場尋找合適的臺灣觀光代言人,如韓國歌手圭賢、日本藝人妻夫木聰等,期許明年重返千萬人次旅客目標。
同為論壇主辦方之一的RCI智森永續顧問公司創辦人暨總經理簡碩賢表示,臺灣被國際評比認為是全球最安全友善國家,過去智森的客戶群是以住宅、商辦與工廠等場域為主,3年前遇到EarthCheck,認為EarthCheck在旅遊飯店、餐廳等永續推動上兼顧理想與實務,非常適合臺灣產業,進而有了合作緣分,成為EarthCheck在臺灣的唯一官方代表,也協助國內飯店龍頭之一的晶華國際酒店取得認證。
打造旅遊目的地的永續成長藍圖
推動永續旅遊需集合產官學研的共同力量,愛爾蘭都市發展總監Jenny De Saulles分享,觀光產業對愛爾蘭國家經濟影響甚鉅,疫情前每年創造75億歐元產值、27萬個就業機會,造福偏鄉地區。去年迎來全球623萬名遊客、54億歐元產值,受氣候變遷影響,淹水、海岸侵蝕都增加旅遊保險費與安全風險,同時導致水資源匱乏與觀光景點受損,迫使政府出面為創造工作機會與促進社會融合而努力,提升永續生計與人類福祉,維持行業韌性與聲譽。
Jenny De Saulles坦言,企業面臨的最大難題是不知道如何開始永續行動,特別愛爾蘭的環境相對複雜,必須考量團隊能力與開發氣候行動計畫能量。為此,政府設立單一窗口,提供3年專屬導師服務,由國家出資,提供客製化建議、赴企業了解團隊與目標,由公部門制定計畫,從初期評估、基準測試與識別發展領域與優先順序,力求發揮最大影響力。
計畫啟動以來,已收到500份合作意向書,包括酒店、景點、目的地管理公司與觀光旅行社,50位顧問組成小組分享團隊,成功幫中小企業節省3成能源費用、為中型酒店集團每年省下36萬歐元電費與1000噸碳排。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表示,永續旅遊不僅重視現在更重視未來,全面考量對永續管理、文化、社會經濟與環境之影響,推出符合在地社區需求遊程,將對旅遊目的地的環境衝擊影響降至最低。李宜樺指出,擬定策略與系統架構、清楚描述行動方法與長期監測、追蹤與績效指標,成為推動永續旅遊的3大重點。
根據2024年全球消費者大調查,84%支持在地生產,80%支持永續或環保產品,78%支持善盡社會責任公司生產的產品,李宜樺強調「永續旅遊=ESG+EPS,企業採取永續行動,與在地單位協力開發新旅遊體驗,強化永續品牌好感與信賴,讓消費者願意購買支持,進而增加銷售。」
晶華國際酒店身為臺灣目前唯一一家取得EarthCheck認證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分享心路歷程與深刻觀察。他認為,旅遊與觀光是最永續、具包容力的產業,大量聘僱人才,也是社會流動性最強產業,酒店經營永遠無法脫離在地,整個產業鏈生態系必須符合在地化。「永續觀光不是專案計畫,必須是文化、運營的一部分,落實在日常中的每一個環境。」潘思亮強調,對晶華所有人員來說,是一種再自然不過的生活方式,這也是團隊能在6個月取得EarthCheck認證的重要原因。
潘思亮坦言:「永續是一門好生意,旅宿業是最偉大也是最浪費的行業,不管有沒有客人都要開張,都會有能源、水、電、空調與食品廢棄物,跟著EarthCheck的指標,讓我們成功減少25%耗能。」在質與量的權衡下,晶華以提供客戶更好的體驗品質為核心,讓永續成為全集團的DNA。
探索旅遊產業的碳中和淨零策略
EarthCheck首席永續發展官Steve Newman表示,隨著極端氣候導致全球必須針對觀光風險做好準備與調適,不僅影響旅遊規劃、產業投資與運營,特別是開發中與小型海島型國家,明明影響甚鉅,卻很少被具體識別出來,且航空與海運不在國家承諾中,缺乏實現轉型的具體行動,「擘畫了美好路徑後,卻沒告訴產業界該如何做。」
此外,在財務成本與規模上,目前永續旅遊占全球旅遊經濟不到1%,整理而言,世人對2050淨零框架下的旅遊產業面貌會長成什麼模樣仍缺乏清楚輪廓。但Steve Newman強調,根據世界旅遊觀光協會(WTTC)所提出的相關統計數據,旅遊產業在範疇3的碳排量可達4成,其中旅行社與線上旅行社被認為較容易達成減碳對象,而住宿與目的地活動目標在2040年達成碳中和,航空與郵輪則因難度較高,可能得在2050年才能達標。
他強調,旅遊業要達成2050年淨零目標,需求管理是重要環節,業者若無自主管控,未來會被迫遭管控。如法國政府已規定短期旅程須以火車替代飛機,6小時內的航班總量凍結回到2019年水位,目前全球有800個訴訟案,其中600個針對政府,這也意味著努力永遠不足,「什麼都不做的機會成本高於做事情的機會成本,越晚開始可調適的時間越短、難度與成本曲線也會更陡峭。」
航空業代表中華航空永續長鍾人傑表示:「 航空公司確實是碳排大戶,對環境更有責任,必須忠實面對,華航從安全、治理、機隊航網、產品服務、集團合作與品牌感知等6大策略展開,對應13項聯合國提倡的永續發展目標。」目前航空業主要燃油仍仰賴石化產業,未來隨著航機製造商、永續航油開發商與航空公司攜手努力,逐步提高永續航空燃油比例,在不減旅客舒適度前提下,創造美好旅遊體驗。
華航今年通過SBTi審查運輸服務業者,成國內第一家符合《巴黎協定》限制全球平均升溫1.5度路徑之減碳目標航空業者,以2019年作基準年,每年制定80項環保節能KPI,含括淨零、調適、生態、公正等,順勢把挑戰變機會。
德國萊茵TÜV永續策略長蘇冬蘭表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需以每年4.2%速度持續下降,包括土地、能源、工業、建築、交通與城市皆實現快速深遠的轉型,才能在2050達成淨零。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作為全球第一個為企業設立淨零排放標準的減碳框架,確保科學減碳目標符合《巴黎協定》,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度C內。
對應臺灣狀況,環境部在今年10月公布碳費費率,最初針對每年排放逾2.5萬噸碳排大戶,每噸碳價300元,為鼓勵「自主減碳」,採SBTi標準企業可適用優惠費率每公噸50元,創造減碳誘因。
社區與產業參與共創可持續觀光
「不要丟下任何人,邁向永續的前提是,所有人都必須參與其中。」菲律賓發展研究所、亞洲管理學校教授John Paolo Rivera表示,每一個人對永續的關心順序有所差異,特別是在開發中經濟體,每一種利害關係人的能力不同,不易雨露均霑,除照顧需求與供應面外,也必須賦能旅客。當地方社群、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三方能合作,產出法規,使利害關係人遵循規範,強化生態保育、創造生計進而落實可持續發展的永續。
澳洲格里菲斯大學實務教授Daniel Gschwind以澳洲大堡礁管理為例,「大堡礁範圍長達2000公里,旅遊業界、地方人士與政府合作長達20年,才能落實永續目標。」人類有希望把環境變更好的慾望,在推動永續過程中,必須讓每一個人都有主控權、扮演重要角色,一切以科學研究數據為基礎,其中最大的挑戰是大家都不想再解決別人的問題。
遠雄遊憩休閒事業董事長武祥生表示,遠雄遊憩在花蓮耕耘20年,今年LOGO從海豚變為水的圖像,意味朝永續之路邁進,特別403大地震後,對花蓮旅遊業的衝擊遠勝疫情,全齡、全時、永續與在地成為公司4大目標,以合作、共好、精彩、永續、快樂,讓所有利害關係人共感,進而相互合作促成善的正向循環。
如何用更輕鬆方式面對永續生活?一週二次蔬食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劉千瑞認為,彈性蔬時的飲食概念是自然實踐永續的解方之一,當全球人口採行1週2次蔬食,可挽救地球1100萬人生命,他從拓展小小樹食、宇宙生煎、curious、Okm山物所等多品牌展開,凸顯利用蔬食飲食也能為地球永續盡一份力。
更多精彩內容 : www.idshow.com.tw/id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