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實現農業地籍圖資一條龍,4萬公頃農地濫用徹底曝光



行政院農委會資訊中心主任蕭柊瓊表示,打造農業地籍圖資平臺最大的好處,可以套疊其他像是水域圖、航照圖等圖資,可查詢各縣市農地非法使用狀況,並由中央與地方政府出面拆除非法農舍及違法工廠。(圖片來源/iThome)

為了確保臺灣農業的永續發展,也為了避免農地遭到濫用,確保農地可以農用是非常重要的政策方針。不過,現在有許多的農地不僅加蓋大大小小不等規模數量的農舍,更糟糕的是,還有更多的業者,反而在農地上興建會污染土壤和水源的工廠。而這樣的難題,則是中央政府以及農業主管機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以及地方政府必須共同面對的責任。

為了解決農地是否農用的問題,農委會必須先盤點全臺灣到底有多少農地面積?在盤查出來的農地中,有多少比例的農地被不當使用?甚至於,面對這些高污染的工廠或農舍,是否有更便利的檢舉機制,讓地方政府可以進一步拆除相關的工廠或農舍呢?

這個答案可由農委會於十月上旬,正式對外公開的「農業及農地資源盤查結果查詢圖臺」找到。在這圖資平臺中,所有民眾都可以自由查詢,各個縣市農地是否有蓋農舍或是興建違規工廠。農委會資訊中心主任蕭柊瓊表示,當知道各個縣市到底有哪些農地遭到違規使用後,才有辦法做到下一步的拆除或是改善的政策。

至於,為什麼有這樣圖資查詢平臺上線?蕭柊瓊表示,這一切就得從她在去年11月,從業務單位回鍋,接任農委會資訊中心主任的故事說起。

化零為整,打造農委會共用的農業地籍圖資平臺

蕭柊瓊在去年11月從業務單位的國際處貿易科副處長的職務,調任資訊中心主任一職,這樣的調動對她而言並不陌生,因為,她原本就是從資訊單位出身,然後在業務單位歷練20年後,又再度回到最原先的工作崗位:資訊單位。

這樣的經驗,讓蕭柊瓊對於如何透過IT系統協助業務單位流程更自動化及解決問題更有心得。

因此,當蕭柊瓊回鍋擔任資訊中心主任一職時,她開始思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農委會以及所屬機關目前正在進行所有的IT專案工作,便開始盤點相關的IT專案。

蕭柊瓊在盤點IT專案後發現,包括農委會及所屬機關在內,不同機關都有做一件共同的專案,那就是「農地的地理資訊系統」,也就是農業的地籍圖。農委會原本是透過林務局彙整相關地籍資料,但經歷政府組改後,她認為,地籍圖既然是所有農業相關單位的共用資訊,就該由農委會資訊中心出面統整負責,目的不僅是要減少其他部門重工所浪費的人力、時間甚至是金錢,更重要的是,透過地籍資訊的精準校正,也可以保障農民的財產。

例如,農委會資訊中心請求國土測繪中心協助,將每一塊農地都進行完整的圖資資訊校正,包括大小、範圍、經緯度等,並讓每一個農地地號和地圖資訊及農戶資料都是正確的,打造一個具有管理系統的圖資管理和查詢平臺,並加入地理資訊系統(GIS)資訊。蕭柊瓊表示,透過這樣一條龍式的資訊串接,可以把農地和農戶資訊串接成農業地籍圖,就可以成為農業相關單位在執行各種政策規畫時的「共通資料」。

《全文請見iThome(https://www.ithome.com.tw/people/11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