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學院離宮

修學院離宮位在京都市比叡山麓,1653年(承應2年)─1655年(承應4年)依後水尾上皇的指示建造,雖是由人工雕琢,但他美的真讓人忘了呼吸!尤其是整個庭園融入於自然中所表現出優美及宏偉氣勢,低調卻不奢華,每每一轉身就是個驚奇,而這規格應該只有皇室有如此之大手筆吧。離宮目前由宮內廳所管理,參觀者需事先預約,由宮內導覽人員帶領前進。而導覽員有一把鑰匙,負責各離宮的開門,而走最後的是皇室警察,怕有人迷路及掌管人數還有最後關門,因此旅客也不可能單獨行動,不過做法也很親民,會配合站得遠遠的等全部人拍完照向前走,再鎖門到下一站。

霞棚

修學院離宮建於西元1655年,由後水尾上皇設計建造,由於他的皇后就是當時幕府將軍德川秀忠(德川家康的兒子)的女兒和子,因此在幕府的全力支持下,用了二年快速興建完成。原本只有上、下兩個御茶室,之後後水尾上皇的第八個女兒光子又擴建了中御茶室。明治18年(1885年),正式編入離宮,歸宮內省管轄。西元1964年,為了保持周圍的原始風貌,再購買附近共8萬平方公尺的農田做為它的附屬農地,因此包含由上御茶屋(かみのおちゃや)、中御茶屋(なかの - )、下御茶屋(しもの - )的3座庭園,中間以松林兩排道路做連結,還加上附近農田,總面積超過54萬5千平方公尺。下御茶屋和中御茶屋的構造並非著重華麗裝飾,設計極為簡樸;中茶屋內的燈籠稱為「切支丹燈籠」,底部刻著聖母瑪麗亞像;而上茶屋則建於離宮中的最高處,是一個以深邃的水池和大型的裝飾為中心的遊廊式庭園,園中水池池水引自比叡山的山水;跟精雕細琢的庭園唯一不同,就是其內部並沒有令人眼睛一亮,造型奇特的裝飾品,卻是會讓人發自內心讚嘆,連筆墨都無法形容的美。

窮遂亭

第一個導覽就是御幸門,由雕刻著花菱紋的木板門所構成,跨過這個門就進入下離宮的範圍。而這裡共有三個榻榻米房間,分別為:一之間、二之間及三之間;一之間所掛的匾額上寫著「壽月觀」,這是後水尾上皇親筆寫的;三個房間的拉門都分別有不同名畫家親筆所畫的水墨畫作,也刻劃出天皇當時的情境及心情,值得慢慢欣賞。

走出下離宮,眼前一片開朗,以比叡山為中心,左為北山,右為東山,正對面是御茶屋山,並排松樹沿著山麓,一條攀爬到上御茶屋,一條往中御茶屋延伸。中離宮裡有二個建築:「樂只軒」是後水尾上皇的第八個女兒光子在上皇去世後出家修行的場所,原名林丘寺,整個建築非常低調簡樸。在樂只軒的旁邊是「客殿」,這是皇后和子原先居住的女院御所,光子在母親過世後,將部份的建築移建過來的。既然是皇后的住所,而且又是幕府將軍的女兒,所以這個建築優雅中帶著奢華,與剛剛簡樸的樂只軒有著極大落差,在客殿的一之間裡有一個精美的裝飾棚架,除了底層門面有生動的水墨畫之外,上方的木架一層層往外延伸,就好像晚霞的雲彩一樣,因此名為「霞棚」,它與桂離宮裡的桂棚及醍醐寺三寶院的醍糊棚並稱為「天下三棚」。

松並木

接著經過長長的松林路,兩旁的農田目前都還有農民耕種,為國有土地,但農民後代仍是可以有條件的使用,來到上離宮最著名的就是美麗的浴龍池,池面相當寬廣,池水是如此安靜彷彿與世無爭,而每一棵樹的倒影都非常完整的呈現在池裡。池面寧靜到讓人不得不放慢腳步一回頭一轉身都是驚豔。而這有一座素雅茶室「鄰雲亭」可以坐在屋簷下俯瞰整個四週美景,海拔149 公尺是整個離宮最高點,可俯望浴龍池,構造簡潔, 純為了觀景而設計,唯一花俏的就屬庭前埋於土中的鴨川紅、黑小石、因全部以一二三排列, 又名一二三石在極簡的日本庭園風格中可謂相當難得一見的設計。走過山澗的瀑布後,來到浴龍池邊,有一座很有中國風的「千歲橋」,中式屋頂的古橋座落在美麗的環境裡,倒映在水池中,看起來就好像在仙境一般。來到中島上有一間茶室名為「窮遂亭」,是後水尾天皇建修學院離宮, 至今僅存的一棟原建物,上簷有他的宸筆書寫,環境非常優雅很吸引人。

千歲橋

天皇苦心經營的另一個世界,運用各種巧妙變化與自然融合, 不留刀斧痕跡,四季景色幻化無窮,在他樸實外表下竟有如此華麗內在,應該是後水尾天皇理想國度的極致!

愛旅行由「太平洋旅行社‧日本旅遊達人」編輯發行。
全部圖文內容版權為原作者保有,非經同意請勿轉載。

太平洋旅行社‧日本旅遊達人
免付費服務電話0800-533-883
http://www.pac-group.net

本期其他文章
前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