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自卑情結嗎?5特徵讓你自我檢視

你常覺得自己身材不夠完美,還有地方比不上別人嗎?
明明別人稱讚你做得很好,自己卻覺得還不夠好?
當心,你可能有自卑情結!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在與別人接觸、互動的過程中,難免出現比較心理,當遇到自己不如人或環境不如意的時候,心情難免退縮低落,「自卑感」油然而生。

「不如人」的無助感

造就自卑情緒

什麼是「自卑感」?中崙諮商中心所長李予澄指出,「自卑感」源自「不如人」的心理狀態與感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真進一步引用《牛津字典》對於「自卑感」(Inferiority Complex)的定義,是指一種自己感覺「比他人差」的潛在意識。當出現自卑情緒時,一般人常會有沉默、沮喪、心情低落的感覺,或是驕傲、易怒與自大等極端態度。

李予澄心理師提到,人面對外表、職業、家庭背景等,能拿來與外界「比較」的人事物,一旦自己居於下風,自然的就會出現「自卑感」情緒。詹佳真醫師也表示,「自卑感」就像喜怒哀樂一樣,是自然的心情感受。若能正面看待自卑,努力扭轉劣勢,自卑就會變成跳板,變身成功的動力;反之,若深陷其中,就可能衍生憂鬱症、強迫症等情緒問題。



阿德勒點出「自卑情結」

5特徵檢視行為

「自卑」情緒人人都有,但如何排解,甚至化失意為動力,則仰賴每個人的EQ及對自卑感的認知。李予澄心理師指出,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過去曾出版《自卑與超越》一書,是首創「自卑情結」的專家。阿德勒的論點提到,人一生下來,就有追求卓越的本能,但當現實中遇到阻礙,所產生的無助感與失望心理,就是所謂的「自卑感」。

當自卑感生成,會在心中產生一股壓力,為了解決內心的不安,阿德勒認為,人會產生兩種現象,一是掩飾自己的缺點,變得退縮;二是努力尋求其他滿足感,企圖掩飾、弱化自己的自卑感,即是「過度補償」現象。詹佳真醫師指出,有些「自卑情結」嚴重者,「過度補償」方法太激烈,例如對外表自卑,反覆整形還覺得自己不完美,嚴重時恐影響心理健康。

不過,歸納阿德勒與近代心理學家的看法,李予澄心理師與詹佳真醫師都表示,有明顯「自卑感」的人,日常生活易觀察到幾項行為:
1.過分要求完美:對容貌、身材始終不滿意,反覆付出金錢與健康代價也在所不惜。
2.過分貶低自己或過度放大自己:常覺得自己沒用,或出現誇張的自大、太以自我為中心的反應。
3.不能接納自己:忽視自己其實能做得很好的才能,例如考試考滿分,不相信是自己能力好,只覺得是僥倖。
4.太在意他人眼光:沒有自己的看法。
5.做錯事就過度愧疚:覺得自己是糟糕的禍首。

FIS自卑感量表

檢測自卑主因

李予澄心理師指出,自卑感是人類自然的情緒反應,更是一種人性,但自卑情結過了頭,可能釀成其他的情緒與心理問題。那要如何覺察自己是否有自卑感,以便應對呢?

詹佳真醫師表示,專業人員治療時會運用「自卑心理診斷量表」(FIS),透過問題的提問、統計,檢視患者有無明顯自卑,找出引發自卑情緒的癥結。這量表會透過對外表、生活、心理情境等問題的提問來評分,了解自卑感情緒的強烈程度,以及究竟是環境變化、期望過高、個性怯懦,還是情勢不明等因素造成自卑,藉此幫助臨床醫師、心理師更明確掌握自卑情緒困擾者真正被困住的原因。若自卑的感受已影響自己,建議可向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求助,找出問題的癥結。

感謝中崙諮商中心所長李予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真審稿

《大家健康雜誌》104年10月號更多精彩文章
◎封面主題:化自卑感為成長動力,專家教你正面思考
◎封面主題:增強信心3步驟,給自己不怕挫折的勇氣
◎特別企劃:照顧臥床長輩,到哪租借電動床
◎吃出健康:保護眼睛,要多吃葉黃素嗎?
◎SMART醫療:3大眼睛檢查,揪出讓人失明的眼疾
*更多精采內文,請見大家健康雜誌http://jtfhealth.pixnet.net/blog"
*大家健康雜誌粉絲團等你加入!有更多健康資訊及贈獎問答活動!http://www.facebook.com/happy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