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促將打斷幼兒對外界的探索,試著了解孩子的世界,學會「慢慢來」
在許多家長的日常中,「快點!」絕對在口頭禪中榜上有名。尤其家中有學齡前的幼兒,叫他趕快吃完早餐,回頭一看卻發現他嘴巴含著食物正在玩玩具,趕著上班的爸媽只能不停催促,催促著他們跑過了該四處探索的童年,生活中失去享受,只剩下時間的壓力。
用成人化的思維看孩子的世界是催促的源頭
有了小孩後,時間都跟著小孩走,忙碌的父母既要處理自己的事,又要照顧小孩,被時間追著兩頭跑。尤其學齡前的幼兒做事情總是「慢條斯理」,父母在時間的壓力下,只好焦急地催促孩子。但其實小朋友看待世界角度與成年人不同,美國心理學家Elizabeth Lombardo指出「學齡前的幼兒往往是活在當下的。」還沒建立起時間概念的幼兒分辨不清楚「今天」、「明天」、「等一下」。所以當家長做好時間規劃,對孩子說「半小時內要去到奶奶家」,小朋友可能無法理解時間的緊迫,反而更想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因此就會發生爸媽拼命催,而寶貝拖拖拉拉的情況,有些孩子可能還會覺得你闖入他的世界大呼小叫呢!
催促影響孩子的成長
1. 影響孩子探索世界
Laura Markham博士表示不停地催促會「打斷孩子探索世界的發展階段,讓孩子失去好奇心。」發展中的孩子透過接觸日常事物去探索世界,很多對大人來說司空見慣的事,在幼兒眼中可能有不一樣的色彩。他們可能走到半途會停下來看著地上的螞蟻、蝸牛,做一些耽誤時間的事。看在家長眼中就是「拖拖拉拉」,進而強制他們停下,抑制他們挖掘興趣的好奇心。
2. 增加孩子的壓力
父母的催促日積月累會加劇孩子的焦慮,試想一下不管做什麼都有人在耳邊催促,是多麼壓力的事。而這些壓力會剝奪孩子享受當下的能力,讓生活變得枯燥。他們終將會成為被時間追逐的大人,所以就不要催著他們走過童年了。
3. 讓他們失去獨立的能力
為了遵循規劃好的時間,家長會為孩子制定好應該做的事項並催促孩子必須在時間內完成。有時看孩子磨磨蹭蹭還會著急地插手幫忙,覺得還不如自己動手更快!導致孩子失去學習與嘗試的機會,能力得不到發展,什麼事都等父母安排、催促再去執行。父母看見遲遲不能獨立的孩子,又必須分出更多時間與心神,釀成惡性循環。
慢慢來,才能走得穩
不過,即使我們知道不能拼命催促,小朋友又真的極大地影響父母的時間分配。每天掛心孩子和工作,怎麼還有時間「慢慢來」。以下給爸媽們幾個建議,不妨試著找尋你和孩子之間的平衡:
1. 時間緊迫時,給孩子具體的時間觀念
偶爾時間真的很緊張的時候,根本沒有餘裕讓孩子「慢慢來。」這時候可以快速用具體的事物給孩子時間概念,比如放一首寶寶熟悉的歌,跟他說這首歌結束就要洗漱完畢,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此外,不要用責罵、威脅的句式催促孩子,比如「你再不快點,我就不等你咯!」、「這麼久才吃完一半,你到底在幹嘛?」可以著眼於孩子已經完成的部分,給予正向的回饋,拉回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你把飯菜都吃得很乾淨,很棒,我們加油把另一半吃完好嗎?」
2. 預留更多的時間給孩子
如果擔心行程會來不及,平常可以劃分好自己的時間,比較緊急的事項多預留一些時間給孩子準備。例如,早上要上班可以提前叫孩子起床,給孩子慢慢來的時間,也減低自己的壓力。
3. 放手讓孩子發展
正如上述所說,家長的急促反而會阻礙孩子的成長。試著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在你不急的時候,跟孩子說「慢慢來,不用急。」讓他試著自己吃飯、穿衣服、洗澡、收拾玩具。當孩子一步一步獨立成長,父母就可以解放雙手,他們會逐漸意識到超出時間的後果並學會控制時間。
成年人的世界是與時間的追逐,而孩子的世界是與當下互動。很多時候我們都要提醒自己多一些耐心,從孩子的視角出發,看他們看到的世界。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慢慢來,路才能走得更穩。
完整內容請看:【嬰兒與母親 學習當爸媽】
https://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13232
照片來源/Photo-AC(※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照片為情境示意圖)
用成人化的思維看孩子的世界是催促的源頭
有了小孩後,時間都跟著小孩走,忙碌的父母既要處理自己的事,又要照顧小孩,被時間追著兩頭跑。尤其學齡前的幼兒做事情總是「慢條斯理」,父母在時間的壓力下,只好焦急地催促孩子。但其實小朋友看待世界角度與成年人不同,美國心理學家Elizabeth Lombardo指出「學齡前的幼兒往往是活在當下的。」還沒建立起時間概念的幼兒分辨不清楚「今天」、「明天」、「等一下」。所以當家長做好時間規劃,對孩子說「半小時內要去到奶奶家」,小朋友可能無法理解時間的緊迫,反而更想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因此就會發生爸媽拼命催,而寶貝拖拖拉拉的情況,有些孩子可能還會覺得你闖入他的世界大呼小叫呢!
催促影響孩子的成長
1. 影響孩子探索世界
Laura Markham博士表示不停地催促會「打斷孩子探索世界的發展階段,讓孩子失去好奇心。」發展中的孩子透過接觸日常事物去探索世界,很多對大人來說司空見慣的事,在幼兒眼中可能有不一樣的色彩。他們可能走到半途會停下來看著地上的螞蟻、蝸牛,做一些耽誤時間的事。看在家長眼中就是「拖拖拉拉」,進而強制他們停下,抑制他們挖掘興趣的好奇心。
2. 增加孩子的壓力
父母的催促日積月累會加劇孩子的焦慮,試想一下不管做什麼都有人在耳邊催促,是多麼壓力的事。而這些壓力會剝奪孩子享受當下的能力,讓生活變得枯燥。他們終將會成為被時間追逐的大人,所以就不要催著他們走過童年了。
照片來源/Photo-AC(※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照片為情境示意圖)
3. 讓他們失去獨立的能力
為了遵循規劃好的時間,家長會為孩子制定好應該做的事項並催促孩子必須在時間內完成。有時看孩子磨磨蹭蹭還會著急地插手幫忙,覺得還不如自己動手更快!導致孩子失去學習與嘗試的機會,能力得不到發展,什麼事都等父母安排、催促再去執行。父母看見遲遲不能獨立的孩子,又必須分出更多時間與心神,釀成惡性循環。
慢慢來,才能走得穩
不過,即使我們知道不能拼命催促,小朋友又真的極大地影響父母的時間分配。每天掛心孩子和工作,怎麼還有時間「慢慢來」。以下給爸媽們幾個建議,不妨試著找尋你和孩子之間的平衡:
1. 時間緊迫時,給孩子具體的時間觀念
偶爾時間真的很緊張的時候,根本沒有餘裕讓孩子「慢慢來。」這時候可以快速用具體的事物給孩子時間概念,比如放一首寶寶熟悉的歌,跟他說這首歌結束就要洗漱完畢,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此外,不要用責罵、威脅的句式催促孩子,比如「你再不快點,我就不等你咯!」、「這麼久才吃完一半,你到底在幹嘛?」可以著眼於孩子已經完成的部分,給予正向的回饋,拉回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你把飯菜都吃得很乾淨,很棒,我們加油把另一半吃完好嗎?」
2. 預留更多的時間給孩子
如果擔心行程會來不及,平常可以劃分好自己的時間,比較緊急的事項多預留一些時間給孩子準備。例如,早上要上班可以提前叫孩子起床,給孩子慢慢來的時間,也減低自己的壓力。
3. 放手讓孩子發展
正如上述所說,家長的急促反而會阻礙孩子的成長。試著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在你不急的時候,跟孩子說「慢慢來,不用急。」讓他試著自己吃飯、穿衣服、洗澡、收拾玩具。當孩子一步一步獨立成長,父母就可以解放雙手,他們會逐漸意識到超出時間的後果並學會控制時間。
照片來源/Photo-AC(※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照片為情境示意圖)
完整內容請看:【嬰兒與母親 學習當爸媽】
https://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1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