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孕期水腫不適
在懷孕期間,媽咪的身體出現許多變化,其中最令人困擾的就是水腫,特別是下肢常感到腫脹,穿起鞋來極為不舒服,整個人更彷彿腫了一圈。到底媽咪該如何透過飲食來改善水腫問題,本期邀請到專家為您詳細解說。
許多孕媽咪在孕期深受水腫的困擾,主要是由於體內的荷爾蒙改變,加上胎兒逐漸於子宮內成長,使子宮及周邊組織的生理功能與結構產生變化;又因每個人的體質、飲食與生活習慣大不同,導致出現水腫狀況的機會、頻率與嚴重程度也各有不同。以下壢新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威達將為您分析水腫的成因及改善的飲食原則。
中西醫觀點解析水腫問題
針對孕媽咪的水腫問題,西醫與中醫的角度上有不同看法,孕媽咪可經由以下解說,全面性了解自己的水腫成因。
西醫說法
孕媽咪的水腫問題,最常見的主因為體內荷爾蒙的改變,陳威達醫師表示,懷孕期間因荷爾蒙的改變,造成孕媽咪體內血管通透性變化,使其血漿蛋白濃度降低、鈉離子等代謝影響體液分布,血管內的液體成分滲出血管外而滯留在周邊組織間隙。此外,隨著孕期增加,逐漸增大的子宮壓迫腹腔內的下腔靜脈、靜脈血管內壓力升高等因素,逐步阻礙向心臟方向回流。也因淋巴液循環變差,下肢循環隨之變差,容易造成下肢明顯局部水腫現象,嚴重者甚至會出現下肢靜脈曲張或痔瘡等情形。
中醫說法
陳威達醫師指出,從中醫觀點來看孕期水腫,乃為「子腫」或「妊娠腫脹」,意指妊娠中、晚期發生肢體、面目等腫脹情形。子腫成因有許多,基本上與五臟六腑、氣血水循環皆有關,只要臟腑氣虛不暢、血不順、水不通就容易發生。但在臨床最常見的子腫,主要與脾腎虛弱、氣滯體質或證型有關,加上孕後胎阻氣機,水濕泛溢而為腫脹,通常好發於脾虛、腎虛、氣滯這三種體質或證型的孕媽咪身上。所謂「胎阻氣機」,在中醫認知到因腹中胎兒逐漸成長,壓迫到體內經絡,導致經絡氣血不順暢、水道受阻,水濕不化而成腫脹,這部分觀點與西醫看法相似。至於孕媽咪自己是屬於哪種體質及證型呢?以下簡單為您做分類。
脾虛
【特性】孕後面目四肢浮腫或遍及全身,按之凹陷不起。
孕媽咪脾氣素虛或常常思慮傷脾,加上若多攝取生冷食物,容易傷及脾陽功能,導致「脾主運化」機能減弱,進而使水氣滯留體內,最後演變成肢體腫脹問題。
腎虛
【特性】孕後面目浮腫,下肢尤甚,按之沒指。
孕媽咪腎氣素虛,或多產,或懷孕後少動、久站、久臥等,又因為胎兒於體內逐漸成長,阻礙氣血循環,使腎陽機能減弱,有礙腎陽敷布,無法溫化膀胱,化氣行水功能變差,導致水遂泛溢而為腫。
氣滯
【特性】妊娠三、四月後,先由腳腫,漸及於腿,皮色不變,隨按隨起。
孕媽咪時常憂鬱、焦慮、易怒而導致氣血不順,特別在第二孕期左右,胎兒逐漸變大,更加阻礙氣血循環,致使氣滯腫脹。
發胖還是水腫?依症狀判定
孕媽咪該如何判斷自己是變胖還是水腫呢?通常水腫的症狀多由下半身開始,特別是足部,其次為手部、臉部及其他身體部位等,甚至內臟器官也可能出現水腫。最常見的症狀是腳背開始感到浮腫,腳踝與小腿漸漸變粗、變緊,穿鞋時也會覺得腫脹與麻感,彷彿鞋子小了半號至一號,嚴重者甚至需要改買大一號的鞋子。此外,當孕媽咪嘗試按壓自己的小腿脛骨處,便出現凹陷的痕跡,不容易恢復彈性(彈回),只要具以上幾種現象,基本上多半是水腫問題;發生水腫狀況後,走路時常感到沉重,需要透過休息才能減輕浮腫狀況。
水腫程度大不同
陳威達醫師依照水腫的嚴重程度,說明可能出現的症狀,提供給孕媽咪做參考。
‧輕度水腫:足部與小腿水腫,按之凹陷,經休息後可消退。
‧中度水腫:水腫延及大腿,經側躺一夜休息後稍消退,甚至皮膚腫如橘皮樣。
‧較重度水腫:水腫延及腹部、外陰部,皮膚腫得發亮,經休息後仍不消退。
‧重度水腫:全身水腫,有時伴隨腹水等症狀。
第三孕期為好發期
大多數孕媽咪多半以下肢水腫為主,又多好發於第三孕期。經調查顯示,在孕期三階段當中,水腫問題困擾人次、頻率與強度皆為第三孕期,其次為第二孕期和第一孕期。透過以上數據可知,隨著孕期進展,水腫會越加明顯,第三孕期達到巔峰,嚴重程度將遠高於第二孕期與第一孕期,故此時應特別留心照護問題。
避免病理性水腫上身
孕媽咪通常在懷孕期間所產生的水腫問題,身體無其他異常症狀,且於產後消失,稱為生理性(良性)水腫,多出現於第三孕期,只要透過休息與飲食調整,便可獲得改善,無需特別治療。然而,倘若孕媽咪發現自己的水腫狀況從下半身蔓延至上肢,甚至無法握拳、臉眼瞼浮腫、中期後體重迅速增加(1至1.5公斤/一週),則表示可能有病理性(惡性)水腫存在。
病理性水腫乃由疾病所引起,須透過醫師診斷才能找出病因,並加以治療。不同疾病會引發不同類型的水腫,如懷孕合併慢性腎炎,而眼瞼部位最先出現。懷孕期間若出現血壓高、尿蛋白與重度水腫等異常現象,應提高警覺,這很可能為妊娠高血壓(妊娠毒血症、子癲前症)的前兆。其將對孕婦及胎兒的健康造成危害,故不可不慎,一旦感覺不對勁,應盡速就醫。
透過飲食,改善水腫狀況
水腫是許多孕媽咪的夢靨,面對腫脹四肢的不適與伴隨的併發症,實在令人難受。為了幫助孕媽咪對抗水腫困擾,以下整理出孕期的飲食原則,相信必能協助您有效減輕水腫症狀,輕鬆迎接新生命。
減少鈉含量攝取
陳威達醫師強調,有關水腫的飲食,首重鈉攝取量的控制,當我們攝取過多鹽分,會增加腎臟對鈉成分的吸收,導致水分滯留體內,使水腫問題加劇,故除限制鹽量外,應多選用海鹽、岩鹽來取代精製鹽。此外,以下提供鈉的攝取原則給各位作參考,助媽咪們減輕水腫困擾。
‧多吃蔬果排鈉:若想促進身體排鈉,可多吃天然蔬果,因所含的鉀成分能有效促進鈉之排出。
‧少吃加工食品:加工產品屬高鈉食品,如醃製物、罐頭等,以免加重水腫。
‧適度飲茶:因茶含咖啡鹼,具有利尿作用,故可飲用黑糖紅茶與普洱茶來降低水腫狀況。
【黑糖紅茶】
材料:黑糖15克、紅茶10克。
作法:用熱水沖泡黑糖與紅茶,早、午喝,一至三週為一療程。
‧多喝水:喝水可促進新陳代謝,排除多餘水分。
‧少吃或不吃鹹菜、皮蛋、鹹鴨蛋、鵝肉、酒、蝦蟹等食物,以免加重水腫。
‧多攝取魚、肉、豆、蛋等蛋白質食物,來降低水腫狀況。
挑選天然食物
其實透過攝取天然食物,也可舒緩孕期的水腫問題。孕媽咪可依據個人體質,選擇當季的消水腫食物,但如果不清楚自己的體質證型,或想要提高消水腫的效果,最好找中醫師診斷後,知道自己的體質證型,再使用適合的消水腫食材。陳威達醫師認為,中醫師會仔細分析,依據季節、孕媽咪體質、證型及其他不適症狀等各種參考因素,給予不同的飲食搭配建議。
‧萵苣:利尿、清胃熱、利五臟、補血、鎮痛、通經脈。
‧玉米鬚:利尿消腫、清肝利膽。
‧紫菜:清熱利尿、化痰軟堅。
‧西瓜:利小便、除煩止渴。
‧黄瓜:利小便、解煩渴、消水腫、除熱、解毒、清熱利尿。
‧蘆瓜:除煩止渴、清熱利尿、潤肺止咳、消腫散結。
‧冬瓜:利水、清熱解暑、止咳嗽、消熱痰。
‧鯉魚:利水消腫、健脾和胃、下氣通乳、鎮咳平喘。
‧泥鰍:補益脾腎、補中益氣,利水除濕、解毒。
‧黃豆:潤燥消水、健脾寬中。
‧黑豆:補腎益陰、健脾利濕、除熱解毒、利水、活血、解毒、祛風。
‧豆漿:利水下氣,補虛潤燥、制諸風熱、解諸毒。
‧赤小豆: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
‧綠豆:清熱解毒、利尿、消廱腫。
‧黃豆芽:利濕、通脈、消腫除痹、潤肌膚。
‧蘆筍:清熱解毒,生津利水。
‧鳳梨:清熱解渴,消食止瀉,祛濕利尿,抗炎消腫。
‧葡萄:補氣血、益肝腎、生津液、強筋骨、止咳除煩、補益氣血、通利小便。
藥膳食療
材料:鯉魚或鰻魚1尾、黃耆15克、白朮或茯苓15克,大腹皮10克、陳皮10克、生薑皮3克。
作法:把鯉魚或鰻魚洗淨後,藥材裝入藥布袋或泡茶用的金屬球狀網,同放在鍋內,加水1500毫升,炆火燉至爛熟,去藥材,用蔥、蒜調味(勿使用鹽、醬油)。
用法:食魚肉、飲湯,分兩次各於早、晚餐食用,連服三至五日。
中藥茶飲
孕媽咪常誤以為喝水會加重水腫狀況,以致不敢喝太多水,事實上,喝水與水腫並無直接關聯,甚至恰好相反。水腫是身體機能變化所導致,多喝水反而可促進新陳代謝、排除水分之效,若水分攝取過少,血液水分含量減少與小便排出量減少,導致血液循環或腎臟功能出現障礙。凡是腎臟功能正常的孕媽咪,在懷孕期間一定要多喝水,或熬煮茶飲適度補充平日的水分攝取。以下幾種由陳威達醫師提供的消水腫茶飲,孕媽咪可依照自己的體質證型飲用,一般飲用原則為先煮淡一些,濃度也不要太濃,少量多次試飲,再慢慢增加濃度與次數。
‧脾虛濕盛:黃耆15克、白朮10克;補氣升陽、健脾利水。
‧脾虛濕滯:黃耆30克、大腹皮10克;益氣消腫、理氣除脹。
‧氣滯濕阻:陳皮10克、大腹皮10克;行氣、利水、消腫。
‧脾虛濕熱:冬瓜皮15克、赤小豆10克;清熱、利水、消腫。
‧腎虛濕滯:懷牛膝30克、車前子5克;益腎行氣、消腫利水。
如果要使效果更好或不清楚自己的體質證型者,孕媽咪要找中醫師診斷,依照季節、孕媽咪體質、證型、症狀等不同參考因素,給予不同的茶飲種類與分量建議,再酌量飲用。
諮詢/壢新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陳威達
髮妝/賴慧貞
攝影/米果攝影
陳威達
學歷:臺灣大學管理學院EMBA碩士、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碩士、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藥學士
經歷:壢新醫院中醫科主任、上海辰新醫院特聘中醫部顧問、教育部部定講師、臺灣安寧緩和護理學會專業進階課程講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麻醉部、泌尿部研究員、人間福報中醫保健專欄作者
現職:壢新醫院醫療一部部辦公室副主任、壢新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更多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5年12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媽咪寶貝】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許多孕媽咪在孕期深受水腫的困擾,主要是由於體內的荷爾蒙改變,加上胎兒逐漸於子宮內成長,使子宮及周邊組織的生理功能與結構產生變化;又因每個人的體質、飲食與生活習慣大不同,導致出現水腫狀況的機會、頻率與嚴重程度也各有不同。以下壢新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威達將為您分析水腫的成因及改善的飲食原則。
中西醫觀點解析水腫問題
針對孕媽咪的水腫問題,西醫與中醫的角度上有不同看法,孕媽咪可經由以下解說,全面性了解自己的水腫成因。
西醫說法
孕媽咪的水腫問題,最常見的主因為體內荷爾蒙的改變,陳威達醫師表示,懷孕期間因荷爾蒙的改變,造成孕媽咪體內血管通透性變化,使其血漿蛋白濃度降低、鈉離子等代謝影響體液分布,血管內的液體成分滲出血管外而滯留在周邊組織間隙。此外,隨著孕期增加,逐漸增大的子宮壓迫腹腔內的下腔靜脈、靜脈血管內壓力升高等因素,逐步阻礙向心臟方向回流。也因淋巴液循環變差,下肢循環隨之變差,容易造成下肢明顯局部水腫現象,嚴重者甚至會出現下肢靜脈曲張或痔瘡等情形。
中醫說法
陳威達醫師指出,從中醫觀點來看孕期水腫,乃為「子腫」或「妊娠腫脹」,意指妊娠中、晚期發生肢體、面目等腫脹情形。子腫成因有許多,基本上與五臟六腑、氣血水循環皆有關,只要臟腑氣虛不暢、血不順、水不通就容易發生。但在臨床最常見的子腫,主要與脾腎虛弱、氣滯體質或證型有關,加上孕後胎阻氣機,水濕泛溢而為腫脹,通常好發於脾虛、腎虛、氣滯這三種體質或證型的孕媽咪身上。所謂「胎阻氣機」,在中醫認知到因腹中胎兒逐漸成長,壓迫到體內經絡,導致經絡氣血不順暢、水道受阻,水濕不化而成腫脹,這部分觀點與西醫看法相似。至於孕媽咪自己是屬於哪種體質及證型呢?以下簡單為您做分類。
脾虛
【特性】孕後面目四肢浮腫或遍及全身,按之凹陷不起。
孕媽咪脾氣素虛或常常思慮傷脾,加上若多攝取生冷食物,容易傷及脾陽功能,導致「脾主運化」機能減弱,進而使水氣滯留體內,最後演變成肢體腫脹問題。
腎虛
【特性】孕後面目浮腫,下肢尤甚,按之沒指。
孕媽咪腎氣素虛,或多產,或懷孕後少動、久站、久臥等,又因為胎兒於體內逐漸成長,阻礙氣血循環,使腎陽機能減弱,有礙腎陽敷布,無法溫化膀胱,化氣行水功能變差,導致水遂泛溢而為腫。
氣滯
【特性】妊娠三、四月後,先由腳腫,漸及於腿,皮色不變,隨按隨起。
孕媽咪時常憂鬱、焦慮、易怒而導致氣血不順,特別在第二孕期左右,胎兒逐漸變大,更加阻礙氣血循環,致使氣滯腫脹。
發胖還是水腫?依症狀判定
孕媽咪該如何判斷自己是變胖還是水腫呢?通常水腫的症狀多由下半身開始,特別是足部,其次為手部、臉部及其他身體部位等,甚至內臟器官也可能出現水腫。最常見的症狀是腳背開始感到浮腫,腳踝與小腿漸漸變粗、變緊,穿鞋時也會覺得腫脹與麻感,彷彿鞋子小了半號至一號,嚴重者甚至需要改買大一號的鞋子。此外,當孕媽咪嘗試按壓自己的小腿脛骨處,便出現凹陷的痕跡,不容易恢復彈性(彈回),只要具以上幾種現象,基本上多半是水腫問題;發生水腫狀況後,走路時常感到沉重,需要透過休息才能減輕浮腫狀況。
水腫程度大不同
陳威達醫師依照水腫的嚴重程度,說明可能出現的症狀,提供給孕媽咪做參考。
‧輕度水腫:足部與小腿水腫,按之凹陷,經休息後可消退。
‧中度水腫:水腫延及大腿,經側躺一夜休息後稍消退,甚至皮膚腫如橘皮樣。
‧較重度水腫:水腫延及腹部、外陰部,皮膚腫得發亮,經休息後仍不消退。
‧重度水腫:全身水腫,有時伴隨腹水等症狀。
第三孕期為好發期
大多數孕媽咪多半以下肢水腫為主,又多好發於第三孕期。經調查顯示,在孕期三階段當中,水腫問題困擾人次、頻率與強度皆為第三孕期,其次為第二孕期和第一孕期。透過以上數據可知,隨著孕期進展,水腫會越加明顯,第三孕期達到巔峰,嚴重程度將遠高於第二孕期與第一孕期,故此時應特別留心照護問題。
避免病理性水腫上身
孕媽咪通常在懷孕期間所產生的水腫問題,身體無其他異常症狀,且於產後消失,稱為生理性(良性)水腫,多出現於第三孕期,只要透過休息與飲食調整,便可獲得改善,無需特別治療。然而,倘若孕媽咪發現自己的水腫狀況從下半身蔓延至上肢,甚至無法握拳、臉眼瞼浮腫、中期後體重迅速增加(1至1.5公斤/一週),則表示可能有病理性(惡性)水腫存在。
病理性水腫乃由疾病所引起,須透過醫師診斷才能找出病因,並加以治療。不同疾病會引發不同類型的水腫,如懷孕合併慢性腎炎,而眼瞼部位最先出現。懷孕期間若出現血壓高、尿蛋白與重度水腫等異常現象,應提高警覺,這很可能為妊娠高血壓(妊娠毒血症、子癲前症)的前兆。其將對孕婦及胎兒的健康造成危害,故不可不慎,一旦感覺不對勁,應盡速就醫。
透過飲食,改善水腫狀況
水腫是許多孕媽咪的夢靨,面對腫脹四肢的不適與伴隨的併發症,實在令人難受。為了幫助孕媽咪對抗水腫困擾,以下整理出孕期的飲食原則,相信必能協助您有效減輕水腫症狀,輕鬆迎接新生命。
減少鈉含量攝取
陳威達醫師強調,有關水腫的飲食,首重鈉攝取量的控制,當我們攝取過多鹽分,會增加腎臟對鈉成分的吸收,導致水分滯留體內,使水腫問題加劇,故除限制鹽量外,應多選用海鹽、岩鹽來取代精製鹽。此外,以下提供鈉的攝取原則給各位作參考,助媽咪們減輕水腫困擾。
‧多吃蔬果排鈉:若想促進身體排鈉,可多吃天然蔬果,因所含的鉀成分能有效促進鈉之排出。
‧少吃加工食品:加工產品屬高鈉食品,如醃製物、罐頭等,以免加重水腫。
‧適度飲茶:因茶含咖啡鹼,具有利尿作用,故可飲用黑糖紅茶與普洱茶來降低水腫狀況。
【黑糖紅茶】
材料:黑糖15克、紅茶10克。
作法:用熱水沖泡黑糖與紅茶,早、午喝,一至三週為一療程。
‧多喝水:喝水可促進新陳代謝,排除多餘水分。
‧少吃或不吃鹹菜、皮蛋、鹹鴨蛋、鵝肉、酒、蝦蟹等食物,以免加重水腫。
‧多攝取魚、肉、豆、蛋等蛋白質食物,來降低水腫狀況。
挑選天然食物
其實透過攝取天然食物,也可舒緩孕期的水腫問題。孕媽咪可依據個人體質,選擇當季的消水腫食物,但如果不清楚自己的體質證型,或想要提高消水腫的效果,最好找中醫師診斷後,知道自己的體質證型,再使用適合的消水腫食材。陳威達醫師認為,中醫師會仔細分析,依據季節、孕媽咪體質、證型及其他不適症狀等各種參考因素,給予不同的飲食搭配建議。
‧萵苣:利尿、清胃熱、利五臟、補血、鎮痛、通經脈。
‧玉米鬚:利尿消腫、清肝利膽。
‧紫菜:清熱利尿、化痰軟堅。
‧西瓜:利小便、除煩止渴。
‧黄瓜:利小便、解煩渴、消水腫、除熱、解毒、清熱利尿。
‧蘆瓜:除煩止渴、清熱利尿、潤肺止咳、消腫散結。
‧冬瓜:利水、清熱解暑、止咳嗽、消熱痰。
‧鯉魚:利水消腫、健脾和胃、下氣通乳、鎮咳平喘。
‧泥鰍:補益脾腎、補中益氣,利水除濕、解毒。
‧黃豆:潤燥消水、健脾寬中。
‧黑豆:補腎益陰、健脾利濕、除熱解毒、利水、活血、解毒、祛風。
‧豆漿:利水下氣,補虛潤燥、制諸風熱、解諸毒。
‧赤小豆: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
‧綠豆:清熱解毒、利尿、消廱腫。
‧黃豆芽:利濕、通脈、消腫除痹、潤肌膚。
‧蘆筍:清熱解毒,生津利水。
‧鳳梨:清熱解渴,消食止瀉,祛濕利尿,抗炎消腫。
‧葡萄:補氣血、益肝腎、生津液、強筋骨、止咳除煩、補益氣血、通利小便。
藥膳食療
材料:鯉魚或鰻魚1尾、黃耆15克、白朮或茯苓15克,大腹皮10克、陳皮10克、生薑皮3克。
作法:把鯉魚或鰻魚洗淨後,藥材裝入藥布袋或泡茶用的金屬球狀網,同放在鍋內,加水1500毫升,炆火燉至爛熟,去藥材,用蔥、蒜調味(勿使用鹽、醬油)。
用法:食魚肉、飲湯,分兩次各於早、晚餐食用,連服三至五日。
中藥茶飲
孕媽咪常誤以為喝水會加重水腫狀況,以致不敢喝太多水,事實上,喝水與水腫並無直接關聯,甚至恰好相反。水腫是身體機能變化所導致,多喝水反而可促進新陳代謝、排除水分之效,若水分攝取過少,血液水分含量減少與小便排出量減少,導致血液循環或腎臟功能出現障礙。凡是腎臟功能正常的孕媽咪,在懷孕期間一定要多喝水,或熬煮茶飲適度補充平日的水分攝取。以下幾種由陳威達醫師提供的消水腫茶飲,孕媽咪可依照自己的體質證型飲用,一般飲用原則為先煮淡一些,濃度也不要太濃,少量多次試飲,再慢慢增加濃度與次數。
‧脾虛濕盛:黃耆15克、白朮10克;補氣升陽、健脾利水。
‧脾虛濕滯:黃耆30克、大腹皮10克;益氣消腫、理氣除脹。
‧氣滯濕阻:陳皮10克、大腹皮10克;行氣、利水、消腫。
‧脾虛濕熱:冬瓜皮15克、赤小豆10克;清熱、利水、消腫。
‧腎虛濕滯:懷牛膝30克、車前子5克;益腎行氣、消腫利水。
如果要使效果更好或不清楚自己的體質證型者,孕媽咪要找中醫師診斷,依照季節、孕媽咪體質、證型、症狀等不同參考因素,給予不同的茶飲種類與分量建議,再酌量飲用。
諮詢/壢新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陳威達
髮妝/賴慧貞
攝影/米果攝影
陳威達
學歷:臺灣大學管理學院EMBA碩士、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碩士、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藥學士
經歷:壢新醫院中醫科主任、上海辰新醫院特聘中醫部顧問、教育部部定講師、臺灣安寧緩和護理學會專業進階課程講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麻醉部、泌尿部研究員、人間福報中醫保健專欄作者
現職:壢新醫院醫療一部部辦公室副主任、壢新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更多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5年12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媽咪寶貝】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