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華葳:專心,需要有所付出

教室裡學生正寫著習作,但嘰嘰喳喳聲音不斷。老師向四周看一下,拍手兩下,有的學生馬上回拍,但仍有學生各行其是,老師再拍手,此時全班有節奏的回應。老師說:「太吵了,要專心。」

我們常被要求專心,因為我們容易一下就分心。英文用「pay」 attention表達出「專」心是要有所付出的。Pay是付代價。注意所付的代價是注意當下和不去注意別的東西,所謂心無旁鶩,包括聚焦於即使是沒有興趣的事物,和壓抑對其他事物的好奇。其次,注意力要持續相當一段時間於一件事上。所謂的專注,簡單的說,「注意到」只是一個開端,表示學習者看到、聽到,接觸到一筆他有興趣(或被逼)的訊息;緊接著,他需要控制和計畫,使自己能長時間的專注以完成工作。這就是要「pay」的地方。


有三件事與如何「pay」有關:
一、發展。年紀小的孩子對什麼都好奇,看東看西,看一樣摸一下,在摸的當下,眼睛或耳朵又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即刻轉移。年紀較長之後,我們學到不但要注意該注意的,也要「抑制」注意,不去注意不該注意的。此時「轉移」注意力的新解是:由自己控制與改變注意的對象。成長過程中,我們即在學習處理什麼事與當下有關、無關,以及什麼事要去注意、不去注意,使自己更能專注、有效的把事做好。

二、興趣。對有興趣的事容易專注,即使是幼兒或注意力缺失(ADHD)的人,遇到自己有興趣的事都容易集中注意力。相對的,面對沒有興趣的事,就需要學習控制並決定「to pay or not to pay」,以及「how to pay」。這對於幼兒、ADHD兒童或成人都是極大的挑戰。

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2010年05月
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