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課不該是學習的痛
功課愈多愈好?寫愈多愈有助於學習?《親子天下》的調查結果和專家看法一致:抄抄寫寫反而容易養成被動的學習習慣。要改變功課,必須改變對學習的看法。
幾個關於功課的畫面,或許會令你感同身受:
誠誠剛上小一時,寫功課速度非常慢,老師要求很嚴格,每一筆劃若寫得不好,都會被老師挑出來改正。誠誠壓力很大,每一個字都用橡皮擦,來回擦到本子都破了。爸媽的耐心被用盡,常常到睡前還有一大堆功課沒寫完,要他去睡覺,他就大哭……。
四年級的小梅數學算不出來。要下班回家的媽媽幫忙,媽媽用自己學過的方法講了一遍,但是小梅哭喪著臉說,「老師不是這樣教的!」任憑媽媽說破嘴,數學有很多不同解法,但不影響答案,小梅就是堅持。結果,母女大吵一架。小梅媽媽想:是不是該把孩子送安親班,才可以享受和諧的親子關係?
小文五年級時,常為寫功課神經緊繃,會連續打嗝兩個小時。有一次,拿回來一張一百個字音字形的學習單,很多字連字典都查不到。當老師的媽媽上網幫忙查。結果功課發回來,小文還抱怨:「人家媽媽不是老師,都拿一百分,你是老師還只拿七十分!?」
這些個案並非少數。根據《親子天下》針對國中小家長的調查顯示,超過三分之一的家長同意,回家功課會影響親子關係。近五成的家長,曾經為孩子的回家作業感到困擾。過半數的家長,曾經因為回家功課跟孩子發生衝突。超過六成的家長,在意老師給的回家功課成績。
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功課,不知不覺中牽動著家長的神經,影響數百萬家庭的生活節奏。家庭生活變成「做完功課後的剩餘時間」,親子互動也總是從「今天功課寫完沒?」的對話開始。功課成為學生的義務、家長的責任、老師的績效。社會隱然呈現「功課愈多愈好」的價值觀。彰化市民生國小校長利明盛曾經接到家長的電話,抱怨某某老師「功課出得太少,孩子三十分鐘就做完了,整個晚上都閒閒沒事做!」利明盛反問:「那很好啊,你跟孩子可以一起做什麼嗎?」家長卻不知如何回應。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吳麗君,從比較教育的角度,看到農業社會對功課的影響。「功課是今天出,明天要回來,好像農夫每天都要去巡田,每天都得做的事,很密集,不能疏忽,」她形容。「而西方國家的功課,像專題(project),給孩子比較大的空間,是放牧文化下的習慣。」
再加上儒家文化中「勤有功,嬉無益」的價值觀根深蒂固,功課更是非做不可。「因此每天都要有功課,週末不能少,寒暑假更不能荒廢,最好開學第一週再來個複習考,讓孩子整個假期都得想著功課,不能放心去玩,」吳麗君說出大人的心態。
學生、家長、老師,都在這個惡性循環中叫苦連天,卻逆來順受的忍耐著,很少人思考:究竟這一切辛苦,所為何來?
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2010年04月
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2338
幾個關於功課的畫面,或許會令你感同身受:
誠誠剛上小一時,寫功課速度非常慢,老師要求很嚴格,每一筆劃若寫得不好,都會被老師挑出來改正。誠誠壓力很大,每一個字都用橡皮擦,來回擦到本子都破了。爸媽的耐心被用盡,常常到睡前還有一大堆功課沒寫完,要他去睡覺,他就大哭……。
四年級的小梅數學算不出來。要下班回家的媽媽幫忙,媽媽用自己學過的方法講了一遍,但是小梅哭喪著臉說,「老師不是這樣教的!」任憑媽媽說破嘴,數學有很多不同解法,但不影響答案,小梅就是堅持。結果,母女大吵一架。小梅媽媽想:是不是該把孩子送安親班,才可以享受和諧的親子關係?
小文五年級時,常為寫功課神經緊繃,會連續打嗝兩個小時。有一次,拿回來一張一百個字音字形的學習單,很多字連字典都查不到。當老師的媽媽上網幫忙查。結果功課發回來,小文還抱怨:「人家媽媽不是老師,都拿一百分,你是老師還只拿七十分!?」
這些個案並非少數。根據《親子天下》針對國中小家長的調查顯示,超過三分之一的家長同意,回家功課會影響親子關係。近五成的家長,曾經為孩子的回家作業感到困擾。過半數的家長,曾經因為回家功課跟孩子發生衝突。超過六成的家長,在意老師給的回家功課成績。
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功課,不知不覺中牽動著家長的神經,影響數百萬家庭的生活節奏。家庭生活變成「做完功課後的剩餘時間」,親子互動也總是從「今天功課寫完沒?」的對話開始。功課成為學生的義務、家長的責任、老師的績效。社會隱然呈現「功課愈多愈好」的價值觀。彰化市民生國小校長利明盛曾經接到家長的電話,抱怨某某老師「功課出得太少,孩子三十分鐘就做完了,整個晚上都閒閒沒事做!」利明盛反問:「那很好啊,你跟孩子可以一起做什麼嗎?」家長卻不知如何回應。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吳麗君,從比較教育的角度,看到農業社會對功課的影響。「功課是今天出,明天要回來,好像農夫每天都要去巡田,每天都得做的事,很密集,不能疏忽,」她形容。「而西方國家的功課,像專題(project),給孩子比較大的空間,是放牧文化下的習慣。」
再加上儒家文化中「勤有功,嬉無益」的價值觀根深蒂固,功課更是非做不可。「因此每天都要有功課,週末不能少,寒暑假更不能荒廢,最好開學第一週再來個複習考,讓孩子整個假期都得想著功課,不能放心去玩,」吳麗君說出大人的心態。
學生、家長、老師,都在這個惡性循環中叫苦連天,卻逆來順受的忍耐著,很少人思考:究竟這一切辛苦,所為何來?
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2010年04月
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