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吉:赤子之心是創意活水
有人問畢卡索,為什麼他能活到老畫到老,而且創意源源不絕?他這樣說:「我一生都在學習如何像兒童那樣的畫畫」、「每一個兒童都是藝術家,問題是長大成人後,如何繼續成為藝術家。」
研究創造力和藝術教育的人總愛引用這個故事,來強調赤子之心的重要。那麼兒童為什麼會比較有創意呢?倡導多元智慧理論的學者Gardner提出了他的看法,兒童之所以比較有創意,是因為小孩可以容忍矛盾現象,不擔心偏離慣性,也不會自以為是,而這些正好可以促進無關觀念的新奇組合和聯想的創意。
又為什麼很多人長大後就會失去童心呢?暢銷書作者Tolle的說法很能夠畫龍點睛,他認為扮演成人角色時,我們通常會很認真的看待自己的角色和生活,而且也以為創意所需的兒童特質——自動自發、無憂無慮、歡樂欣喜,並不是成人角色的分內之事。
心理學家Rosendlatt和Winner認為人類在不同的階段,會採用不同的思考風格。6~8歲,是循規蹈矩前期發展階段,這時候的兒童創意作品,通常是自動自發且新奇獨特;8~12歲,是兒童進入被要求循規蹈矩的發展階段,這個時期兒童的創意作品愈來愈遵守規範,有時候因而犧牲了獨創力;12歲以後就進入了循規蹈矩後期的發展階段,他們的創意作品即使有意跳脫框架,但仍然受邏輯和常模的主導。
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2010年05月
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2454
研究創造力和藝術教育的人總愛引用這個故事,來強調赤子之心的重要。那麼兒童為什麼會比較有創意呢?倡導多元智慧理論的學者Gardner提出了他的看法,兒童之所以比較有創意,是因為小孩可以容忍矛盾現象,不擔心偏離慣性,也不會自以為是,而這些正好可以促進無關觀念的新奇組合和聯想的創意。
又為什麼很多人長大後就會失去童心呢?暢銷書作者Tolle的說法很能夠畫龍點睛,他認為扮演成人角色時,我們通常會很認真的看待自己的角色和生活,而且也以為創意所需的兒童特質——自動自發、無憂無慮、歡樂欣喜,並不是成人角色的分內之事。
心理學家Rosendlatt和Winner認為人類在不同的階段,會採用不同的思考風格。6~8歲,是循規蹈矩前期發展階段,這時候的兒童創意作品,通常是自動自發且新奇獨特;8~12歲,是兒童進入被要求循規蹈矩的發展階段,這個時期兒童的創意作品愈來愈遵守規範,有時候因而犧牲了獨創力;12歲以後就進入了循規蹈矩後期的發展階段,他們的創意作品即使有意跳脫框架,但仍然受邏輯和常模的主導。
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2010年05月
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