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人與自然之間情緒交換的載體──專訪植物創作者 廖浩哲

《給設計者與生活家的生活美學基礎wabi-sabi》書中提到,真理與美的來源就是wabi-sabi的精神價值,這個價值追尋在觀察大自然中可以得到真相。植物藝術創作者廖浩哲,從在自然的場域裡成長蒙受啟發,一路上的創作脈絡呈現的都是他觀察的階段結論,人與植物之間幽微卻緊密的連結,也是他不斷地對生命、社會、環境做出提問的媒介。


廖浩哲 LIAO HAO-JHE
成大都市計畫系畢業。2012年創立L&F花藝品牌,2014年曾參與kifolk雜誌在台北的展場佈置;2016年分別在台北透明公園舉行「Ectsasy 歇斯底里狂喜」,台中Washida舉行「Lily, Lily, Human doing」創作個展;也在台北陽明山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駐點創作。目前展演空間佈置的商業合作,與個人創作同時進行。個人網站:haojheliao.com。


這天跟著植物創作者廖浩哲的腳步,我們回到他的家鄉東勢,車子緩緩開進鎮上,浩哲說起小時候在花店學習的回憶,他手中指著的花坊,模樣與都市裡的花店有點不同,店門口堆滿各式的綠色植栽,跟剛剛車程中從窗外眺望的東勢色調很像,是座各種層次的綠所堆疊出來的山城。接著,回到老家鑽進梨園菜畦,一旁的野叢開著小花招來飛舞的粉蝶,浩哲說起小時候的往事,有一回他費勁抓了好多粉蝶回家準備佈置聖誕樹,但又怕蝴蝶飛走也不想把牠們弄死,因此暫時把蝴蝶關在房裡,從田裡忙完農事回來的祖母,推開門後的吃驚模樣,他到現在還記得。在鄉野間穿梭的身體記憶,都成了他創作路上的啟蒙。

大學時代他在台南念都市計畫,開始在網路上接單製作花束,隨後的替代役期間,回到台中市,進入國美館協助展覽佈置,退伍後,接連獲得在台北與香港、上海的各種展演空間花藝創作機會,這一路在不同的城市中生活,他觀察到同一片土地,因為地形山水的關係,居住的族群人文生活等習慣不同,塑造出完全不同的風土樣貌,他不斷地在「人與自然」的連結關係中,拓展出創作內涵裡的世界觀,同時,也持續在這關係中尋找創作的靈感。

午後,大雪山林道罩下濃霧,卻在轉過前面的彎道後,天空瞬時清朗撒下陽光,浩哲對這樣的千變萬化的山中風景,即使再熟悉不過卻一樣發出讚嘆,「從小,山不是很遠,隨時都能上山,但山還是對我很有吸引力。」2016年他駐點在陽明山上的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把自己又丟回山林裡,身體去感覺自然裡的一切,空氣裡的濕度,周遭的鳥蟲,他們都是提供感官的能量。」他更進一步察覺到人與植物之間的介面關係一體兩面;例如,颱風一來,很多破壞會從人跟大自然交接的地方開始,像是開墾過的山坡地,山裡的道路坡崁總是先坍方等,這些都是來自土地的訊息,但因果關係相當龐大,目前或許無法下定論,但這關係引起他的興趣。


他繼續描述他的觀察,現代人從生活基本的需求,反應出對自然與美學的想望,透過植物得到一種「情緒交換」的慰藉,或顯或隱的滿足人們的需要,例如,從小在家鄉的花坊裡學習,他對民間通俗的百合花、萬年青等花材植物很熟悉,人們賦予這些植物吉祥的意義而與人的生活產生連結,卻丟棄百合花的黃色花蕊,也會刻意塑造萬年青具有彎曲姿態等,這些反映著當代的社會紋理的人與植物之間的關係,在他眼裡閃閃發亮。以此為企圖,引導人們去感受這些訊息,他認為每種獲得與詮釋,都是很珍貴的回應,透過創作試圖詮釋,辯證中又再更深入的發現......

《更多內容請見Shopping Design 第101期─與植物戀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