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校長:我的學生絕對不是科學怪物…

全建中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學生,都選擇二、三類數理組,但建中要學生絕不能變只懂和冰冷儀器打交道的科學怪物,他們導入人文、鼓勵學生不斷動手做,百年紅樓無數的科學成就在科學和社會密切的對話中不斷孕生。

紅磚牆,白拱窗,百年建築紅樓,大廳迴廊兩側公布欄上,張貼了建國中學的英雄榜單。

一九九二年至今,十八年來,建中學生總共奪下一七一面奧林匹亞數理競賽金銀銅獎牌,以及七十九個亞太數學和亞洲物理獎。

換句話說,每一年,建中學生至少會為學校贏回十項國際數理競賽大獎。

印象中,建中學生多半是腦袋極好的書呆子。校長蔡炳坤聽了頗不以為然,他當了八年台中一中校長,兩年前又成為建中第一位遴選產生的校長,不厭其煩的解釋,建中學生熱衷科學研究,全校超過三分之二的學生,都選擇二、三類數理組,但他們絕不是只懂得和冰冷儀器打交道的科學怪物。

科學和社會密切對話,是建中科學教育的主調。


科學不能沒有人文元素

十五年前重返母校教書的歷史老師黃春木,是為科學底圖加入人文筆觸的重要推手。

黃春木還記得,當年他念建中時,普遍認為只有笨的人才會選社會組。他回校教書後發覺,十幾年過去了,建中還是同樣的氛圍。「在建中,念一類組是需要勇氣的。」黃春木不服氣,覺得科學不能沒有人文元素,於是糾集文科老師,在二○○四年規劃成立人文社會科學資優班,試圖在建中太重理科的版圖上,搶回一些人文空間。全台灣只有六所高中設有人文社會資優班,建中是其中唯一男校。

「十七世紀的科學革命,背後的精神就是人文主義,」今年獲選為台北市特殊優良教師的黃春木分析,科學研究是以人為中心的研究,科學過於強勢、人文太弱勢,雙方無法對話,國家不會有傑出的科學成就。

黃春木為了開拓建中理科學生的人文視野,特別開了一門和升學考試無關的選修課「科技與社會」,有十七個二類組學生選修。他規劃各種跨領域學科演講,像是克隆(複製)、幹細胞、人機互動等議題,每個主題共三次演講,一次兩小時,聽演講前,學生要先閱讀老師開的書單。

課堂上,黃春木不斷丟問題,用各種角度和學生討論。有一次,他們談到盤尼西林,理組同學從生物機轉的議題談效用,文組學生則強調,盤尼西林的發明,是二次世界大戰盟軍獲勝的關鍵。「經過不同層面的討論,科學議題變得更豐富了,」黃春木說。

去年莫拉克風災,黃春木問學生,善後工程要怎麼跟當地災民溝通?理組學生從工程師的角度回答:不必溝通,該遷村就遷村,把工程做好,效率最重要。經過激烈辯論後,學生逐漸同意,工程除了技術,還要考慮人和環境的互動,「他們慢慢會用系統性評比,而不從單一科技去看問題。」

不只是文科老師重視理組學生的人文素養,建中理科老師也有同樣的信念。


數理資優生也會寫小說

先後擔任三屆建中數理資優班專任導師的數學老師林信安指出,最好的科學教育,應該是培育學生成為科學與人文兼備的社會人。他鼓勵數理資優班學生多聽演講,給公假讓他們做專題、開會、去圖書館念書,還帶他們去參觀作家隱地的書房,藉以培養閱讀品味和多方面才能。林信安班上的數理資優生,有的會寫小說,有的會彈琴、畫畫、做菜,更是建中橋藝社大本營。


延伸閱讀:

1調查:國中生最討厭數學 高中生最恨化學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42286

2.全台首創!用數學魔術變出霍格華茲
http://topic.cw.com.tw/2010edu/article/article5.aspx

3.冰淇淋炒科學麵?從遊戲學物理
http://topic.cw.com.tw/2010edu/article/article6.aspx

4.盧廣仲:想當發明家,因為馬蓋先很紅!
http://topic.cw.com.tw/2010edu/article/article2.aspx

5.《瘋台灣》主持人Janet:煮飯就像做實驗!
http://topic.cw.com.tw/2010edu/article/article1.aspx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