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米高品質 農糧署續推廣海外市場

傳統米轉型 高品質精緻包裝

台灣有米食王國的美譽,但在飲食西化的影響下,台灣稻米漸漸出現生產過剩的現象,為了振興米食天堂,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與農業試驗所進行稻米品種改良,並設置專區,鼓勵生產好米,今年將持續推廣至國際,發揚米食文化!

台灣的氣溫適當、雨水豐沛,地理位置相當適合稻米的生長,自日據時代以來就以「米」為主食,農糧署署長李蒼郎說:「台灣政府特別重視米食文化的發展,」農委會與農試所合作,持續推出稻米品質更好的品種,根據氣候環境,選出高品質的稻米,「台灣的稻米一年收成兩次,日本僅收成一次,在品質及產量上一點都不輸給日本」。

李蒼郎表示,台灣規劃了37個稻米專區,種植產量一共9萬5,000公噸,「單一品種、單一收穫、單一乾燥技術,」鼓勵農民生產高品質的米,推廣小包裝的稻米,「每個小包裝的米彼此間都不摻雜,」品質提昇了,銷售的產量自然變少了;喜米禮盒是近來婚禮受歡迎的品項,「送米最實用,」許多公司行號贈送員工、客戶,或是送給股東,也開始選擇品質好的米作為伴手禮!

李蒼郎也提及,許多人在減肥過程中常存有「吃米飯容易胖!」的錯誤觀念,對米食避之危恐不及,為了提供減重者正確飲食攝取觀念,農糧署特別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肥胖防治暨運動中心合作,發表米飯低卡餐,每天三餐吃米飯低卡餐,再搭配運動30分鐘,一個月至少可減少體重1至2公斤。

李蒼郎致力發展米食文化,今年將積極推廣海外市場。(羅艾奇/攝影)


食用米安全 農糧署嚴格把關

談到食用米的安全,除了農民自行檢測外,農糧署也進行把關,李蒼郎指出,為維護消費者權益並提昇市售包裝食用米的品質,每年皆辦理定期及不定期的抽檢,進行標示檢查及品質檢驗工作,以掌握市場包裝米標示及品質實際狀況。

李蒼郎表示,農糧署每年執行稻米安全計畫,於全台田間隨機取樣抽檢稻穀,不區分是否為契作田,對於不合格稻穀則嚴格控管防止流入市面,維護國產米安全品質,也將與衛生署合作,從產地田間抽檢到市面檢驗聯手把關,建立多層防護安全網,維護國人食用米的安全。

台灣擁有產地直送的在地好米,相較於其他糧食作物,不須再經過多重精緻化的加工過程,直接脫殼即可烹煮食用,為最平價的新鮮美味,並以最短的食物哩程,轉變成每日餐桌上最不可或缺的營養美味。李蒼郎說,米食的好味道,從一碗簡單卻充滿濃郁香氣的白米飯,就能讓人回味再三。以米為主食的台灣,不僅保留了道地的傳統米食,更以無限的創意與技術,跳脫傳統米食的窠臼,研發創新米食,所有的用心與付出,就是希望大家能夠重拾「就是愛吃台灣米」的熱情,營造吃米食的幸福記憶。

農糧署行銷精緻包裝米,民眾接受度很高,除了台灣市場之外,農糧署也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去(2012)年中開始往大陸建立通路,池上米率先推廣一批試水溫,以20公斤為包裝,反應良好,今年將持續推廣至更多省分,讓更多民眾能吃到台灣米Q軟的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