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大都會歌劇院與七期豪宅區位的崛起

藝文類公共建設形塑豪宅區位

豪宅區位屬性不同於一般住宅區的環境氛圍,可以透過政府大型公共建設帶動,公共建設的種類又以藝文類別特別具有形塑豪宅區位的效果,而台中市大都會歌劇院與台中市七期豪宅區位的崛起,可以從1992年省政府的藝文政策說起。

1992年省政府指示省政府教育廳規劃興建國際級之音樂廳,以推展台灣音樂藝術教育與活動之場所,1996年經宋省長指示此場所定位「台灣省立音樂藝術中心」,興建地點以「台中市」為原則,經省府與台中市政府多方協調後,以台中市新市政中心內之「公3號公園」為計畫用地,即為現今之台中市七期豪宅區位。

然而,1998年「精省」計畫遭到凍結,時過一年,2000年立法院通過獲准興建「國家音樂廳」,而後因國家財政困難規模名稱經多次修改,2001年在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建議朝「歌劇院」發展後,台中市政府確定朝「國家歌劇院」規劃籌建,但於同一年,台中市政府同時提出投資興建「古根漢美術館」開發議題,並邀請國際知名建築師哈蒂進行設計,帶動第一波台中市七期重劃區的國際城市意象發展,地點同為公3號公園用地,此時,兩大藝文建設與台中市政大樓新建案均座落於台中市七期重劃區,讓七期重劃區具備國際化城市旗艦型公共建設之雛型與氣勢。

2002年經建會確認國家歌劇院開發經費,同時宣告「古根漢美術館」排除政府投資標的,台中市政府全力投入國家歌劇院之籌建工作,歷經2002~2004年的籌備期,將原「國家歌劇院」名稱更名為「台中大都會歌劇院」,以強化「台中市」之城市意象。

2005年台中市政府公告「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國際競圖案」,徵求全世界對此藝文建設之最佳構想,共計12個國家、32位建築師優秀作品參賽,2006年決選出日籍建築師伊東豐雄作品「美聲的涵洞」,此一國際競圖案把台中市七期重劃區之屬性直接推向國際,讓全世界看到台中市七期重劃區,此時,台中市建築開發商在此開發題材的確定下,開展七期重劃區內土地開發,以「臨國家歌劇院」為訴求,紛紛推出豪宅級建案,把七期重劃區塑造成非豪宅不會在七期的意象,而台中市政府在此一時期同時加強周邊相關公共建設投資,如秋紅谷廣場(同時也是公園)開發案,2011年台中市政大樓落成,更確立七期已進入發展成熟期,此時台中市七期的豪宅建案一棟棟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

2001年台中市政大樓新建工程雛型。(蔡岡廷/提供)


七期重劃區已為優質豪宅區的代名詞

台中市七期重劃區之發展與台中市推出重大建設有高度的相關性,以建設公司之開發模式來看,從養地開始,過程中以高級餐廳及高消費娛樂產業置入區位中,塑造出區位之高消費屬性意象,再藉由政府重大公共建設投資為題材進行炒作,公共建設題材醞釀期愈長開發價值愈高。

台中市政府也在國際化城市發展的思維下,不斷地提供題材,而在台中市七期重劃區進入開發成熟期後,開發想像則轉向水湳經貿園區,台中市政府將水湳機場區位規劃為水湳經貿園區,並定位為商業屬性區位,明顯地與原本七期重劃區之區位屬性不同,在台中市新一波的城市發展意象建立高度商業屬性之區位,此一定位亦似乎說明將原本七期重劃區內之八大行業(原區內林立的Motel、酒店、按摩店等)轉向其它區位。

發展到這個時期,可以看到的是,台中市七期更期待成為一個真正的高優質豪宅區,建築開發商在市府積極運作之下,亦全力投入七期重劃區建案開發,在豪宅區位意象定位明確情形下,所推出的建案為豪宅等級,其所設定族群為雲端客層,開始打造豪門的生活模式,並建構此等豪門生活模式空間於建築設計中,台中市七期重劃區在這樣豐厚條件下造就了今日豪宅區位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