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影視生態圈 迎接台劇大航海時代
從HBO Asia以台劇《通靈少女》作為中文市場的首發;《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引起熱烈討論;《我們與惡的距離》國內外收視亮眼;到近期在Netflix全球獨家上架、口碑持續發酵的《她和她的她》。台灣接連推出讓國際驚豔的影視作品。
是各方的精進與堅持,讓台灣影視的生態圈逐漸茁壯。諸如,文化內容策進院(簡稱文策院)與時俱進的政策;公共電視台偕同業界孵化劇本,不斷嘗試各種戲劇類型;本土平台在國外落地,將台灣的好作品,送往國際;各種的國際合資、合製也不斷開展,打開台劇的能見度。投資台灣影視成為好主意,將台劇順著串流平台的趨勢,往世界的舞台駛去。
甫於2022年10月在Netflix全球獨家播映的台劇《她和她的她》,以懸疑刑偵的類型劇結合權勢性侵議題,從題材、手法,到演員們精湛的演技等,在在令人驚豔。上線不到兩週便在台灣及香港的 Netflix排行榜衝到第一,網路上與此劇相關的新聞、文章破萬筆,聲量極高。然而如此叫好叫座的台劇已不是第一次,斐然的表現,絕非偶然,這背後除了主創團隊的努力外,究竟還有哪些推波助瀾的力量?
斷開補助的鎖鏈
過去公部門推動影視產業,多以補助的方式,每年度對外徵件,再找外部專家委員審查,評定合適的補助對象。文策院副院長盧俊偉表示,以拔尖形式的推動,只能做外圍式的支持,無法深入提升產業。補助的用意是降低產製成本;而投資則能促使業者從產製、行銷、財務等環節,思考完整規劃,促進產業進步,更可媒合跨業合作、合資,壯大產業生態圈。政府遂成立行政法人文策院,藉以突破文化內容事業長年仰賴補助的體制,並健全文化內容市場。
舉例來說,過去國發基金無法擔任領投者,必須由民間創投領投,國發基金再跟投,且投資對象僅限於股權事業,不能投資專案。雖有心促進產業發展,卻受到法規限制。文策院成立後,推動國發基金相關規定的修法,包括新增專案投資、放寬投資條件限制等,使國發基金更貼近產業需求。
文策院的合作備忘錄(MOU)機制,亦是一例。只要團隊具有國際合製或國外平台上架等資歷,即可申請簽署MOU,成為文策院的合作夥伴。盧俊偉表示,倘若MOU夥伴在製作階段找到七成資金,並在具有台灣元素及國際合資、合製等條件下,文策院即可投入三成、最高30萬美金的投資,藉以支持產製更多具國際發展潛力的作品。目前文策院已有120多個MOU夥伴,像是大慕影藝、瀚草影視、Netflix、客家電視台、韓國CJ ENM、韓國釜山的亞洲內容暨電影市場展(ACFM)、香港ViuTV等,涵蓋上游製作到下游平台。
孵化台劇的想像
長年耕耘台灣戲劇的公視,持續推出議題多元、拓展觀眾想像的作品,一直是有志拍攝作品的影視工作者,最堅實的後盾。這幾年除了提高戲劇製作費用,給予劇組更多的揮灑空間外,自2019年啟動的戲劇孵育計畫,更希望能補足產業長期在開發階段所欠缺的資源。
公視節目部經理於蓓華指出,過往的戲劇支持,多關注在製作階段,對於前期劇本開發的投入甚少。通常是將故事概念延伸為企劃案,待投案爭取到經費後,才倉促趕製。「如此一來,劇本怎麼可能紮實、接地氣。」於蓓華語重心長地說。
戲劇孵育計畫的概念是,提供編劇或製作人一筆經費,支應至少一年的生活開銷,讓團隊能安心地進行田調,製作紮實且深入的劇本。且待劇本孵化後,也有機會獲得公視的製作支持,縮短從劇本實踐為戲劇的路徑。
早些年,當商業電視台一集的戲劇製作費還在150萬元時,公視在2018年播映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已將製作費提高至300萬,讓劇組有機會嘗試科幻類型的戲劇。而在戲劇孵化的階段,公視更將戲劇製作的空間留給製作人,不預設戲劇製作規格,由製作人思考能將戲劇完整呈現的合理預算,讓劇組能自由揮灑想像。
是各方的精進與堅持,讓台灣影視的生態圈逐漸茁壯。諸如,文化內容策進院(簡稱文策院)與時俱進的政策;公共電視台偕同業界孵化劇本,不斷嘗試各種戲劇類型;本土平台在國外落地,將台灣的好作品,送往國際;各種的國際合資、合製也不斷開展,打開台劇的能見度。投資台灣影視成為好主意,將台劇順著串流平台的趨勢,往世界的舞台駛去。
甫於2022年10月在Netflix全球獨家播映的台劇《她和她的她》,以懸疑刑偵的類型劇結合權勢性侵議題,從題材、手法,到演員們精湛的演技等,在在令人驚豔。上線不到兩週便在台灣及香港的 Netflix排行榜衝到第一,網路上與此劇相關的新聞、文章破萬筆,聲量極高。然而如此叫好叫座的台劇已不是第一次,斐然的表現,絕非偶然,這背後除了主創團隊的努力外,究竟還有哪些推波助瀾的力量?
斷開補助的鎖鏈
過去公部門推動影視產業,多以補助的方式,每年度對外徵件,再找外部專家委員審查,評定合適的補助對象。文策院副院長盧俊偉表示,以拔尖形式的推動,只能做外圍式的支持,無法深入提升產業。補助的用意是降低產製成本;而投資則能促使業者從產製、行銷、財務等環節,思考完整規劃,促進產業進步,更可媒合跨業合作、合資,壯大產業生態圈。政府遂成立行政法人文策院,藉以突破文化內容事業長年仰賴補助的體制,並健全文化內容市場。
舉例來說,過去國發基金無法擔任領投者,必須由民間創投領投,國發基金再跟投,且投資對象僅限於股權事業,不能投資專案。雖有心促進產業發展,卻受到法規限制。文策院成立後,推動國發基金相關規定的修法,包括新增專案投資、放寬投資條件限制等,使國發基金更貼近產業需求。
文策院的合作備忘錄(MOU)機制,亦是一例。只要團隊具有國際合製或國外平台上架等資歷,即可申請簽署MOU,成為文策院的合作夥伴。盧俊偉表示,倘若MOU夥伴在製作階段找到七成資金,並在具有台灣元素及國際合資、合製等條件下,文策院即可投入三成、最高30萬美金的投資,藉以支持產製更多具國際發展潛力的作品。目前文策院已有120多個MOU夥伴,像是大慕影藝、瀚草影視、Netflix、客家電視台、韓國CJ ENM、韓國釜山的亞洲內容暨電影市場展(ACFM)、香港ViuTV等,涵蓋上游製作到下游平台。
公視節目部經理於蓓華企盼,台劇多拍多練習,方能不斷累積打國際盃的實力。
孵化台劇的想像
長年耕耘台灣戲劇的公視,持續推出議題多元、拓展觀眾想像的作品,一直是有志拍攝作品的影視工作者,最堅實的後盾。這幾年除了提高戲劇製作費用,給予劇組更多的揮灑空間外,自2019年啟動的戲劇孵育計畫,更希望能補足產業長期在開發階段所欠缺的資源。
公視節目部經理於蓓華指出,過往的戲劇支持,多關注在製作階段,對於前期劇本開發的投入甚少。通常是將故事概念延伸為企劃案,待投案爭取到經費後,才倉促趕製。「如此一來,劇本怎麼可能紮實、接地氣。」於蓓華語重心長地說。
戲劇孵育計畫的概念是,提供編劇或製作人一筆經費,支應至少一年的生活開銷,讓團隊能安心地進行田調,製作紮實且深入的劇本。且待劇本孵化後,也有機會獲得公視的製作支持,縮短從劇本實踐為戲劇的路徑。
早些年,當商業電視台一集的戲劇製作費還在150萬元時,公視在2018年播映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已將製作費提高至300萬,讓劇組有機會嘗試科幻類型的戲劇。而在戲劇孵化的階段,公視更將戲劇製作的空間留給製作人,不預設戲劇製作規格,由製作人思考能將戲劇完整呈現的合理預算,讓劇組能自由揮灑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