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崩盤了嗎?放輕鬆
台北股市這幾天大幅震盪,我已經不只一次被投資朋友問:「是不是崩盤了?該怎麼辦才好?」當然,筆者沒有預測股市的能力,更無法像股市明燈一般,指引他們買進賣出。但對於這些朋友的投資心理與投資哲學,倒是有幾句話要說。至少,先請他們放輕鬆。
股市的最弱環
首先,股市沒有神人。大家都一樣,不知道未來會怎麼走。對於未來,頂多就是合理的猜測而已,因此人言人殊。投資人一般也都了解這個道理,輕鬆看待各家投顧、券商的市場研究與預測。但在市場劇烈波動時,投資人的損益變動非常大。有時候那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不知何時才能脫困的無力感,與大自然災難沒有兩樣。所以投資人希望有人有預測能力,帶領大家避開凶險。
但相對上這也顯示一個很重要的訊息:投資人的投資部位,超過了他所能承擔的範圍。手上完全沒有股票的人,對股市漲跌根本不在乎;如果你的股票不多,就算崩盤,影響其實也有限,不用緊張。只有當你將過多的資金投入股市,遠超過你的負荷能力,股市漲跌才會對你產生莫大壓力。而在龐大壓力之下,人很少能做理性判斷。
投資人為什麼會將投資部位擴大到超出自己承擔範圍?當然是以為股市長期多頭,不會大跌,所以可以大膽布局。有的人槓桿操作,動用衍生性商品;有的人融資買進;有的人甚至拿房子去抵押借款。這些人,很不幸地,就是股市的最弱一環。當股市大幅修正,進行壓力測試,首先出局的就是他們。
股市在短線上可以視為一個弱肉強食的「零和遊戲」,這些人被淘汰出局所蒙受的損失,終將被倖存者所分食。這也是為什麼穩健型投資人,雖然投資標的、投資策略、投資方法都平凡無奇,卻可以長期獲得良好報酬的原因之一。在零和遊戲裡,只要不犯錯,就可以從犯錯者的損失中獲利。
低買高賣的信仰
但還有一些人,明明投資部位並不是很大,卻也跟著恐慌。看到股市跌了數百點,就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這種投資人可能比前面那種還多。他們對股票下跌的容忍能力很低,卻偏偏非常關心股市。頻頻查看行情之後,就會忍不住進出,而每一次的買進賣出,總免不了風險,甚至犯錯。
就算投資人成功地在崩盤之前及早賣出,但股票賣出之後,他手上的現金何時再「逢低買進」成了新的問題。請相信我,「逢低買進」的問題不會比「高檔賣出」簡單。弄得不好,變成「高買低賣」的也是大有人在。筆者並非尖酸刻薄。有一種反向交易策略,就是建立在大多數人的短線交易總是虧損的假設上:如果你沒有特殊內線,只靠公開訊息做投機交易,結果是失敗居多。於是,這一派的理論認為,投機交易的祕訣就是適時採用和大眾相反的觀點。
話說回來,不論正向或反向交易,我一向不鼓勵按照股市漲跌去操作、去買進賣出。我們應該回歸投資的本質:以合理的價格買進好公司的股票,長期持有,就這麼簡單。但大多數投資人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以為做股票就是買進賣出,賺錢就是靠低買高賣。這個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幾乎成為一種信仰,很難改變。我許多的好朋友就是如此,儘管他們學養俱豐,也認真研究,卻無法跳脫低買高賣的信仰。他們很難相信,認真研究操作股票的結果,竟然不如「買了以後就不去管它」。
還是有少數的幸運兒,從經驗中覺醒。我們知道,股票在除權配股之後會產生不滿一千股的零股。早年零股交易不是很方便,很多人懶得處理,索性放著,然後就忘了。直到若干年後心血來潮,整理這些零股,才驚覺有些竟然獲利率驚人。那些當年被認為沒有繼續持有價值的股票,有些是漲不動的大牛股,有些是產業已經成熟的老公司,長期持有竟然有如此的報酬率!而這當中經過了多少次的股市泡沫與崩盤!然後才覺悟,原來投資的本質不是低買高賣、也不是抓市場趨勢,或是和市場對作。
小實驗改變你的投資信仰
我們的投資行為,總是在點點滴滴的經驗中不斷地測試修正。多年前筆者曾讀到一本書《小賭注:如何從小發現中產生突破性想法》(Little Bets: How Breakthrough Ideas Emerge from Small Discoveries,尚無中文版),作者希姆斯(Peter Sims)為史丹佛商學教授,以知名商界案例,提倡用小規模實驗,獲得關鍵創意思維。
投資又何嘗不是如此?股市沒有天選之人,沒有人在進入股市之前就有必勝絕技。但你應該進行各種小規模的投資實驗,從實際經驗中不斷修正,逐漸建立自己的投資策略。
投資人如果想要實驗,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拿出一小筆資金另外開戶,買進如台灣50市值型ETF(Exchange Traded Fund,指數股票型基金),或是5檔以上的龍頭股,只要適度分散即可,金額不居,可以都是零股,然後忘了這個戶頭。
總之,管他是不是崩盤,放輕鬆就是了。你越緊張就越容易失去理性,於是越容易犯錯。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255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255期)謝謝!
股市的最弱環
首先,股市沒有神人。大家都一樣,不知道未來會怎麼走。對於未來,頂多就是合理的猜測而已,因此人言人殊。投資人一般也都了解這個道理,輕鬆看待各家投顧、券商的市場研究與預測。但在市場劇烈波動時,投資人的損益變動非常大。有時候那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不知何時才能脫困的無力感,與大自然災難沒有兩樣。所以投資人希望有人有預測能力,帶領大家避開凶險。
但相對上這也顯示一個很重要的訊息:投資人的投資部位,超過了他所能承擔的範圍。手上完全沒有股票的人,對股市漲跌根本不在乎;如果你的股票不多,就算崩盤,影響其實也有限,不用緊張。只有當你將過多的資金投入股市,遠超過你的負荷能力,股市漲跌才會對你產生莫大壓力。而在龐大壓力之下,人很少能做理性判斷。
投資人為什麼會將投資部位擴大到超出自己承擔範圍?當然是以為股市長期多頭,不會大跌,所以可以大膽布局。有的人槓桿操作,動用衍生性商品;有的人融資買進;有的人甚至拿房子去抵押借款。這些人,很不幸地,就是股市的最弱一環。當股市大幅修正,進行壓力測試,首先出局的就是他們。
股市在短線上可以視為一個弱肉強食的「零和遊戲」,這些人被淘汰出局所蒙受的損失,終將被倖存者所分食。這也是為什麼穩健型投資人,雖然投資標的、投資策略、投資方法都平凡無奇,卻可以長期獲得良好報酬的原因之一。在零和遊戲裡,只要不犯錯,就可以從犯錯者的損失中獲利。
低買高賣的信仰
但還有一些人,明明投資部位並不是很大,卻也跟著恐慌。看到股市跌了數百點,就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這種投資人可能比前面那種還多。他們對股票下跌的容忍能力很低,卻偏偏非常關心股市。頻頻查看行情之後,就會忍不住進出,而每一次的買進賣出,總免不了風險,甚至犯錯。
就算投資人成功地在崩盤之前及早賣出,但股票賣出之後,他手上的現金何時再「逢低買進」成了新的問題。請相信我,「逢低買進」的問題不會比「高檔賣出」簡單。弄得不好,變成「高買低賣」的也是大有人在。筆者並非尖酸刻薄。有一種反向交易策略,就是建立在大多數人的短線交易總是虧損的假設上:如果你沒有特殊內線,只靠公開訊息做投機交易,結果是失敗居多。於是,這一派的理論認為,投機交易的祕訣就是適時採用和大眾相反的觀點。
話說回來,不論正向或反向交易,我一向不鼓勵按照股市漲跌去操作、去買進賣出。我們應該回歸投資的本質:以合理的價格買進好公司的股票,長期持有,就這麼簡單。但大多數投資人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以為做股票就是買進賣出,賺錢就是靠低買高賣。這個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幾乎成為一種信仰,很難改變。我許多的好朋友就是如此,儘管他們學養俱豐,也認真研究,卻無法跳脫低買高賣的信仰。他們很難相信,認真研究操作股票的結果,竟然不如「買了以後就不去管它」。
還是有少數的幸運兒,從經驗中覺醒。我們知道,股票在除權配股之後會產生不滿一千股的零股。早年零股交易不是很方便,很多人懶得處理,索性放著,然後就忘了。直到若干年後心血來潮,整理這些零股,才驚覺有些竟然獲利率驚人。那些當年被認為沒有繼續持有價值的股票,有些是漲不動的大牛股,有些是產業已經成熟的老公司,長期持有竟然有如此的報酬率!而這當中經過了多少次的股市泡沫與崩盤!然後才覺悟,原來投資的本質不是低買高賣、也不是抓市場趨勢,或是和市場對作。
小實驗改變你的投資信仰
我們的投資行為,總是在點點滴滴的經驗中不斷地測試修正。多年前筆者曾讀到一本書《小賭注:如何從小發現中產生突破性想法》(Little Bets: How Breakthrough Ideas Emerge from Small Discoveries,尚無中文版),作者希姆斯(Peter Sims)為史丹佛商學教授,以知名商界案例,提倡用小規模實驗,獲得關鍵創意思維。
投資又何嘗不是如此?股市沒有天選之人,沒有人在進入股市之前就有必勝絕技。但你應該進行各種小規模的投資實驗,從實際經驗中不斷修正,逐漸建立自己的投資策略。
投資人如果想要實驗,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拿出一小筆資金另外開戶,買進如台灣50市值型ETF(Exchange Traded Fund,指數股票型基金),或是5檔以上的龍頭股,只要適度分散即可,金額不居,可以都是零股,然後忘了這個戶頭。
總之,管他是不是崩盤,放輕鬆就是了。你越緊張就越容易失去理性,於是越容易犯錯。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255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255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