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GLP-1減肥藥新戰局!臨床試驗進展與全球市場佈局

全球口服 GLP‑1 受體促進劑(GLP‑1 RAs)或類似的口服減肥藥的研發進程目前正快速推進,即使口服藥療效稍低於注射型,仍因使用便捷性對應預期 高價值肥胖藥市場具極大潛力,投資者正引頸期盼。以下將整合最新臨床研究內容,深入探討其治療機轉、試驗結果、安全性、投資市場反應與市場前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服GLP-1最新臨床試驗表現
根據最新展開的第二期臨床試驗結果公布,Viking Therapeutics 研發的口服雙重受體促進劑小分子藥物 VK2735引發外界高度關注。VK2735 在 13 週試驗中最高劑量組平均體重減少達 12.2%,但服用該藥所引發的噁心(58%)及嘔吐(26%)等副作用,進而導致停藥患者高達 28%,遠高於安慰劑組,患者因而提前退出比率偏高(20%),以致公司股價在盤前交易中下跌近 35%。
另一方面,Eli Lilly 的口服 GLP‑1 小分子藥物 Orforglipron 在臨床試驗結果引起矚目。該藥在其關鍵第三期臨床試驗中達到平均體重減少 12.4%(72週),6 mg 與 12 mg 較低劑量組也分別達 7.8% 和 9.3%;同時它亦改善心血管指標,如: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收縮壓、與降低高敏感性 C 反應蛋白(hsCRP) 47.7% 。副作用部分則與現有 GLP‑1 注射劑類似,主要為輕中度腸胃不適;高劑量組停藥率約 10% 。Orforglipron 不需空腹使用,也不需注射或冷藏,具製造與配送成本優勢,若順利預計於 2026 年上市。然而雖然其減重成效顯著,但仍低於注射型GLP-1(如:Wegovy,高達 15% 以上)。
另一口服 GLP‑1 藥物 Danuglipron 在臨床試驗 16 週時則展現顯著降 HbA1c、空腹血糖與體重效果。減重量在 80 mg 每日兩次劑量組為 2.04 kg(90% CI:-3.01 至 -1.07 kg)、120 mg 組為 -4.17 kg(90% CI:-5.15 至 -3.18 kg),主要副作用為噁心、腹瀉與嘔吐。儘管有效,Pfizer 在今年四月因肝毒性風險放棄該藥開發。
口服Orforglipron的治療機轉
Orforglipron 與傳統的 GLP-1 類藥(如:Semaglutide或Liraglutide)有所不同,它是一種小分子非肽類化合物,能在口服後於腸道吸收並直接作用於 GLP-1 受體(GLP-1R)。GLP-1R 屬於 class-B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主要表現於胰島 β 細胞、下視丘弓狀核、胃腸道及心血管組織。其分子設計使藥物能與受體結合於特殊位點,從而穩定 GLP-1R 活化構型,促進受體與 Gs 蛋白結合並刺激腺苷酸環化酶,最終提高細胞內 cAMP 表現量。
在胰臟 β 細胞內,cAMP 的增加可透過 protein kinase A (PKA) 與 Epac2下游訊號,促進胰島素釋出。同時,Orforglipron 活化 GLP-1R 亦能抑制 α 細胞分泌升糖素 (glucagon),降低肝臟糖質新生與葡萄糖釋放。這種提高胰島素並同時抑制升糖素的雙向調控,完美展現了口服 GLP-1 藥物對血糖恆定的主要功效。
在食慾抑制作用方面,Orforglipron 能穿透血腦屏障,部分作用於下視丘弓狀核的 POMC/CART 神經元 與 NPY/AgRP 神經元,其將導致兩項作用,一為活化 POMC/CART,促進 α-MSH 釋放,進而刺激 MC4R 受體,增加飽足感;二為抑制 NPY/AgRP,造成食慾與能量攝取的降低,因此,除了血糖控制外,Orforglipron 亦會透過中樞路徑長期減少熱量攝取,產生減重效果。
除此之外,Orforglipron 還會延緩胃排空,進一步降低餐後血糖峰值,並延長飽腹感。此效果與注射型 GLP-1RA 相似,但由於 Orforglipron 為小分子,因此在藥物動力學上表現出半衰期約 29–49 小時,若每日服藥一次即可維持持續活化。
而多項臨床數據已顯示,Orforglipron 不僅改善血糖與體重,還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三酸甘油酯 (TG)、高敏感性 C 反應蛋白,顯示具抗發炎效果,這些作用被認為與 GLP-1R 在肝臟、血管內皮細胞與巨噬細胞內的表現量有關,能減少動脈粥狀硬化進程,並改善代謝性發炎的微環境。
口服型 Orforglipron 與傳統肽類 GLP-1 藥物之差異
Orforglipron 的分子機轉以:GLP-1R 活化 → cAMP 增加 → 胰島素分泌↑、升糖素分泌↓
導致食慾下降、胃排空延緩為核心,並進一步改善血糖、體重與心血管等慢性代謝共病的風險因子。其與肽類藥物相比,在構型與受體偏向性上都具有突破點,以下將詳述其與傳統藥物比較的優勢之處:
➤藥物結構
Orforglipron 為小分子,可經口服吸收,不需冷藏保存;但傳統肽類藥物需注射且冷鏈運輸。
➤受體結合位置
Orforglipron 可能偏向異位調節(非活化點結合),一些研究指出,它的結合位點與天然 GLP-1 不完全相同,此種特殊結合位點能提供不同的訊號偏向性 (biased agonism),即:會傾向活化 Gs 調控下游,而另一條路徑 β-arrestin 訊號則顯得較弱,這樣的機制可能有助於減少某些副作用。
➤臨床耐受性
Orforglipron 對於腸胃道副作用仍存在,但因藥物動力學與劑量調整設計,其停藥率相對低於部分新型候選藥,如:VK2735。
口服GLP-1藥物的市值與市場展望
根據目前市場預估報告,口服 GLP‑1 藥品在市場具兩項強力驅動:其一為使用者接受度高,尤其對無法或拒絕注射用藥者、及物流儲存要求高者具優勢;其二為全球肥胖治療市場預估規模高達 1500 億美元,口服類藥品被認為能擁有高比例市場占有率。分析報告也指出,基於注射型藥價格判斷,口服藥定價預估將可能每月達 500–1000 美元。儘管目前 Orforglipron 和 VK2735 等試驗藥有療效與副作用挑戰,當前對於肥胖症與其慢性共病治療的需求仍誘使各大製藥公司,如:Eli Lilly和Novo Nordisk等加速開發節奏與上市準備。

陳人輔 博士
現任世勛國際生醫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暨科研總監|英國諾丁漢大學生物醫學博士|國立陽明大學口腔生物所碩士|致力於成人及胚胎幹細胞、再生醫學、幹細胞生長因子、美容再生醫學等相關領域進行研究與實際應用,曾於香港擔任亞太幹細胞研發副總及科技新報科學顧問
更多精采內容請至《醫美時尚》官網 www.dr-beauty.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