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PAR表演藝術
PAR表演藝術
發行日期: 2022 年 06 月 01 日346期
既能合體演出,團員也可各自發揮個人特質,為國內多數音樂團體的發展模式。若說能持續保持創新、翻轉傳統思維及挑戰現代音樂,則非當代音樂團體「三個人」莫屬。6月,他們即將推出的《催化效應—融.共感… 詳全文
本期其他文章 看前期雜誌
三個人:以當代思維,重塑傳統音樂感官體驗

三個人:以當代思維,重塑傳統音樂感官體驗 (文/張瑋珊.圖/梁大文)

既能合體演出,團員也可各自發揮個人特質,為國內多數音樂團體的發展模式。若說能持續保持創新、翻轉傳統思維及挑戰現代音樂,則非當代音樂團體「三個人」莫屬。6月,他們即將推出的《催化效應—融.共感… 詳全文

口述舞蹈給問嗎?

口述舞蹈給問嗎? (文/王昱程.圖/Adoor Yeh)

「口述影像」作為輔具,能協助視障者自立選擇文化藝術的內容,在近年成為劇場體驗的選項之一。在舞蹈領域,視障藝評人許家峰呼籲應把這個實驗工作稱為「口述舞蹈」。最主要的原因是,舞蹈作品所帶給觀眾的… 詳全文

2022 台灣音樂劇市場報告

2022 台灣音樂劇市場報告 (文/李秋玫.圖/瘋戲樂工作室)

度過了今年農曆春節假期後的風險,台灣疫情回穩,表演團隊紛紛回歸劇場,場館也列出琳瑯滿目的清單節目。歡喜之際卻也發現了一個現象——以「音樂劇」為名的演出幾乎無處不在,從3月到4月短短的時間,就有… 詳全文

台灣音樂劇產業的想像與實踐:從紐約百老匯等國外產業製作模式談起

台灣音樂劇產業的想像與實踐:從紐約百老匯等國外產業製作模式談起 (口述/王希文(作曲家).整理/張偉明.圖/張震洲)

如果說歌劇是藝術導向、流行音樂是商業導向,那麼「音樂劇」究竟是商業或藝術呢? 無庸置疑,百老匯屬於商業,但兼具備非常強的技術層面與藝術性。一直以來,音樂劇就是在兩者之間求取平衡。商業化聽來有… 詳全文

來一壺音樂劇特調:台灣音樂劇風格生成ing

來一壺音樂劇特調:台灣音樂劇風格生成ing (文/齊義維.圖/天作之合劇場)

近年台灣音樂劇在表演藝術市場裡逐漸成為一種潮流,無論是小型場地定目式、小品式的演出,或是大型演出配置現場樂團的高成本製作,都有不少粉絲追隨——有人追演員、追編導、追作曲,也有專門追劇團或題材…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