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PAR表演藝術
PAR表演藝術
發行日期: 2023 年 02 月 01 日351期
近年開始出現移居與返鄉的風潮,這股風潮逐漸擴大,甚至影響許多青年。不過,當他們來到鄉村地區的時候,赫然發現,地方的文化能量、藝文資源遠遠比他們想像得還要豐厚;甚至長出與傳統認知的都會藝術有所… 詳全文
本期其他文章 看前期雜誌
青年為何出走,藝術何以介入?從藝術文化「社區總體營造」到「青年村落文化行動」的地方觀察

青年為何出走,藝術何以介入?從藝術文化「社區總體營造」到「青年村落文化…(文/楊富民(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文化組組長).圖/陳佩芸)

近年開始出現移居與返鄉的風潮,這股風潮逐漸擴大,甚至影響許多青年。不過,當他們來到鄉村地區的時候,赫然發現,地方的文化能量、藝文資源遠遠比他們想像得還要豐厚;甚至長出與傳統認知的都會藝術有所… 詳全文

定根、漂流,或一株可能遷移的樹?!透析當代劇場生態「地方性」的位移

定根、漂流,或一株可能遷移的樹?!透析當代劇場生態「地方性」的位移(文/楊美英(那個劇團《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主編).圖/楊美英)

近年地方創生政策的推動下,鼓勵年輕人返鄉創業成為顯學趨勢,對應台灣現代劇場生態的發展歷程,亦曾有相似的標幟。然而,隨著藝文環境的日新月異,所謂的地方性劇團經營策略或立案模式出現了多樣的面貌,… 詳全文

劇場與生活的忘年之遇——李秀珣與不受既定想像束縛的「石岡媽媽劇團」

劇場與生活的忘年之遇——李秀珣與不受既定想像束縛的「石岡媽媽劇團」(文/黃馨儀.圖/蔡詩凡)

由豐原車站,車行入台三線豐勢路,矮房夾著公路,聚焦著視線前方的山。公路略有起伏,隱藏著24年前九二一大地震改變地貌的線索,除此之外,居民已經在時間的河道裡完成家鄉重建,而許多相遇,也是在當時展… 詳全文

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源自於斯、生根於斯,望向在地的未來

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源自於斯、生根於斯,望向在地的未來(文/吳垠慧.圖/台灣好基金會)

14年前,池上只是台灣數百個鄉鎮之一:以池上便當著稱、人口外流的米鄉;14年後,池上成了一種生命態度、一種生活方式的範例,透過「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以下簡稱「池上秋收」)等四季文化活動的策辦,… 詳全文

走出彩樓.打開鏡框——布袋戲在劇場的舞台景觀

走出彩樓.打開鏡框——布袋戲在劇場的舞台景觀(文/游富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圖/臺北木偶劇團)

台灣布袋戲歷經不同時期發展,形成各具特色的表現形式與風格。以舞台形式來說,早期的傳統彩樓與鏡框式繪景舞台,一直是布袋戲主要的舞台形式。然而近年來,除了一般外台民戲和公演外,進入現代劇場,也成…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