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暴食別輕忽 ! 小心「孤單與壓力」可能是情緒性進食主因
火報記者 張舜傑/報導
許多飼主都有過類似經驗:狗狗明明剛吃完飯,卻依舊不停找零食、偷吃家中食物,甚至一次吃得過量。表面上看似貪吃,其實背後可能隱藏著情緒困擾或心理需求。
孤單感引發的暴食
狗狗是高度社交的動物,長時間獨處容易感到孤單與無聊。當飼主外出或家中缺乏互動時,狗狗可能將食物視作情感慰藉的來源,透過吃東西來填補心理空缺。這種情緒性進食往往伴隨焦躁或徘徊行為,例如在家中四處嗅探或在餐點附近徘徊。若飼主能安排更多陪伴時間、互動遊戲或提供啃咬玩具,不僅能分散注意力,也能降低孤單感帶來的暴食。

壓力與焦慮造成的過度進食
環境變化、陌生訪客、噪音干擾,甚至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都可能讓狗狗產生壓力與焦慮。部分狗狗會透過進食來舒緩心理不適,把吃東西當作自我安撫的方式。這種行為在敏感犬種或過去經歷焦慮事件的狗狗中尤其明顯,暴食的頻率與強度可能隨情緒波動而改變。飼主若能觀察狗狗的行為模式,例如吃飯前後的焦躁程度、特定環境下的反應,就能判斷暴食是否與壓力有關,並調整環境或提供安全感。
食物與人類互動的強化作用
暴食行為有時也受到飼主反應的強化。當狗狗偷吃食物後獲得飼主的注意或獎勵,牠們會將「吃東西」與「獲得關注」連結起來,進而形成習慣。這種心理機制會讓行為循環加劇,暴食問題更難解決。理解這點後,飼主可以透過固定用餐時間、限制零食量、正向引導,以及避免在狗狗亂吃時立即給予注意或食物,來打破這個行為循環。

從情緒出發,守護毛孩健康
狗狗暴食往往不是單純的貪吃,而是孤單、壓力、心理需求與飼主互動模式的綜合結果。飼主若能觀察狗狗的日常行為,理解背後的情緒因素,並透過規律餵食、適度互動與環境改善,既能控制暴食行為,也能增進狗狗的心理健康與生活幸福感。透過細心陪伴與正確管理,狗狗能在安全環境下快樂進食,飼主與毛孩的關係也將更加和諧。
這篇文章 狗狗暴食別輕忽 ! 小心「孤單與壓力」可能是情緒性進食主因 最早出現於 火報。
- 記者:火報 時事新聞
- 更多寵物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