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堰塞湖後續處置 開道運土石或建梳子壩

馬太鞍溪堰塞湖仍存,行政院長卓榮泰指示中長期應妥善排出剩餘水量。農業部指出,方案有二,包含沿著溪床開便道至堰塞湖,將土石運送下來,但這需要非汛期才能執行且要3個月時間,而若堰塞湖風險降低,也可考慮建梳子壩攔截砂石,近日將儘速決定。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溢流,農業部、內政部今天在行政院會報告「樺加沙風災及馬太鞍溪堰塞湖溢堤案」。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今天主持政院會後記者會時轉述,卓榮泰會中指示,農業部應於天候許可、人員安全考量下,儘速復原在壩頂的水位偵測器,透過科技方式掌握確切資訊,無論透過航拍、無人機等空拍均必須完成實地勘查工作,確認壩體安全穩定無虞,才可解除紅色警戒。

卓榮泰也說,農業部應儘速評估並規劃未來中長程計畫,妥善排出堰塞湖剩餘水量,減少水壓對壩體的影響,在尚未完全處置完成前,也要更新各種可能情境模擬狀況,動態調整警戒與應變機制,強化預警系統,適時啟動必要預防性撤離工作,減低災害發生。

他表示,未來為事權統一,堰塞湖處置請農業部主政,召集經濟部及行政院顧問李孟諺,共同成立跨部會有效專案小組,針對馬太鞍溪及其他現存流域的堰塞湖,未來如何應處,提出安全分析報告及可行解決辦法。

對於國民黨立委傅(山昆)萁指馬太鞍溪堰塞湖應比照過往南投草嶺堰塞湖,以爆破方式處理。農業部長陳駿季出席會後記者會時指出,就他瞭解,草嶺也不是用爆破手段,且馬太鞍溪堰塞湖落石都從山壁下來,一旦爆破可能引起更大的落石,卻沒有寬闊腹地承接,效果難以呈現。

陳駿季強調,爆破要很精準,不可能貿然進行,這是不同的專業團隊討論出來的結果;至於外界說的虹吸,若真的要有效引流,必須安裝直徑一公尺的不鏽鋼管,以現場狀況來說很難運送上去。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長林華慶在記者會補充表示,依上午航遙測分署航拍結果,目前壩體溢流口下切105公尺、剩餘蓄水量1300萬噸,土方也減少,近期將再次安裝水位計,實際評估水量、剩餘壩體穩定狀態。

至於解方,林華慶說,中期方案是順著溪床開便道抵達堰塞湖,將土石運送下來,但這需要非汛期才能執行,且需時3個月,倘若堰塞湖風險降低,也可考慮建梳子壩攔截土石,不要同時間往下流,近日將盡快做出決定。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