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為何失去了民心?
民進黨承載了台灣追求民主化、政治平權的情感記憶,贏得連續第九年的執政;然而如今卻因執政傲慢、政策偏執民調低盪。賴清德總統上任一年多來,信任度跌破四成,反感度過半,美麗島電子報民調顯示其不支持連任者達54.9%。726大罷免似乎沒能警醒賴政府,823大罷免下集持續上演,綠營若再吞敗,或許才能讓當權者真心反省。
學者曾經指出,賴政府小圈圈決策即西方所謂的「廚房內閣」,凡事由未經國會同意任命的幕僚決定,權責結構日趨黑箱,對外抗中強硬、對內對槓在野、甚至在民間社會清洗異己。從啟動「洗滌人心」整肅開始,賴便將民進黨形塑成高度排他的政治機器,「郭國文的可以啊」、「你要自己爬」成了丹娜絲風災後官員勘災的集體記憶。看在長期支持綠營南部鄉親的眼裡,無疑是背棄了昔日庶民之子的身段。
726大罷免失利本該反映民意警訊,民進黨卻堅持再戰823;不問民心為何離散,只怪「雜質未除淨」。當大罷免催生了藍白合作的可能性,側翼過度攻擊也導致中間選民反感。俗話說鐵打的江山,水做的人心,過去民眾之所以可以原諒民進黨的失誤,是相信其代表弱勢、抗爭體制,但當執政者喪失謙卑而流於傲慢時,補償式信任亦將轉為報復式出走。
更深層的危機在於,賴清德風格剛硬、不見容異議的特質。由過去在台南市長任內「232天不進議會備詢」,顯示其行事作風非傳統政治協商,而偏執於其所認定的基本價值。在國際交鋒下,賴又以「務實台獨工作者」自居,推行比蔡英文更激進的新兩國論論述。問題是,當川普、拜登同樣深陷與中國的角力競合,台灣並非其優先選項,兩岸缺乏溝通之下,民眾對戰爭風險的焦慮,卻沒換來任何實質安全感,支持度自然節節崩跌。
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王義川一句「盧秀燕完妝勘災」引爆民進黨性平部門內訌,「沒有人覺得有問題」,這才是最大的問題,民進黨已失去內部自我修正的能力。更遑論關稅談判失策、核三重啟公投、七月風災應對不當等內政失分,使得賴政府好評無從生根,只留下「打內戰、不治理」的執政印象。
民進黨過去的勝利仰賴的是「價值敘事」:反威權、挺本土、庶民代言人。然而賴清德若繼續堅持人格化、圈子化執政,失去的不只是選民的信任,還有民主運動數十年累積下的品牌資產。若823大罷免與核三公投再度失利,恐怕將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 記者:品觀點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