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街長宿舍修復近完成 文化資產再現歷史新風貌

西螺街長宿舍修復近完成 文化資產再現歷史新風貌

【創新聞記者 陳雅琪/雲林 報導】為延續歷史記憶與在地文化,雲林縣政府推動「原西螺街長宿舍」歷史建築修復工程,目前進度已達75%,預計將於114年11月完工,屆時將以全新定位「西螺客廳」登場,成為結合歷史、文化與觀光的新亮點。

原西螺街長宿舍為日治時期興建之官舍,擁有獨特的和洋混合建築風格,見證西螺自地方自治至戰後政經發展的歷史。該宿舍於2016年登錄為雲林縣歷史建築,曾為多位西螺鎮長如廖重光、廖萬來、李其雄等人的官邸與辦公處。為活化歷史空間,縣府於113年7月啟動修復工程,並獲客家委員會補助2,794萬元。


西螺街長宿舍修復近完成 文化資產再現歷史新風貌

為讓民眾更深入了解修復意涵,雲林縣政府於14日辦理「工地開放展」,由修復建築師呂政道與施工團隊利豐營造現場導覽,說明工法特色與文化價值。現場特別介紹傳統日式建築儀式「棟札上棟式」,象徵對建築長久穩固的祝福與敬意,未來將擇期將棟札安置回中央柱樑。

縣長張麗善表示,透過修復工程,未來宿舍將轉型為具人文與旅遊功能的「西螺客廳」,成為文化展示、導覽與社區交流的多元空間。她也感謝客委會支持修復不只侷限於單一建築,今年更補助西螺文昌國小舊宿舍群4,400萬元,推進地方教育與文化傳承並行。


西螺街長宿舍修復近完成 文化資產再現歷史新風貌

修復期間,文化觀光處推出「空間構造與材料工法體驗之旅」,邀請民眾走入工地,透過導覽了解編竹夾泥牆、雨淋板等日式建築技法,並深化對詔安客家文化的認識。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指出,讓市民親眼見證傳統工藝,能增強文化資產保存的社會參與感。


西螺街長宿舍修復近完成 文化資產再現歷史新風貌

活動亮點之一為藝術裝置「SUN ROOM泡腳池2.0」的重現。該裝置原為2016年西螺當代藝術季中藝術家吉田敦的作品,此次經國際志工團隊共同修復再創作,以七彩馬賽克拼貼出象徵生命力的花朵圖樣。未來泡腳池將種植原生植物如梔子花與七里香,增添視覺與嗅覺體驗,打造歷史與現代交融的休憩空間。


西螺街長宿舍修復近完成 文化資產再現歷史新風貌

縣府自2019年以來已啟動39件文化資產修復案,新增19處古蹟與歷史建築,並認定11位文化技術保存者,屢獲國內外獎項肯定。2024年,《遠見》雜誌更將雲林譽為「文資潛力之城」,顯示其在文化保存領域的深厚實力。

西螺街長宿舍的再生,不僅是雲林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歷史、人文與觀光交織的示範場域。未來這座承載豐厚故事的建築,將以全新面貌迎接旅人,串聯在地與世界,共築西螺新時代的文化篇章。(照片/雲林縣政府提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人氣政府消息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