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無永冬,進化方得春

文/執行董事 林鈺霏
年後的熱鬧還留在街頭巷尾,但市場氛圍似乎已經不同。房仲門市依舊燈火通明,銷售中心的接待人員仍然熱情,「最後機會」「限時優惠」等字眼在廣告上格外醒目。
然而,再多看幾眼,就發現客戶進出頻率已大不如前,來客數減少、成交週期拉長,這不只是個別現象,而是整個市場進入新一輪的盤整期。
「今年,房子真的不好賣了。」一位房仲朋友這麼說。他的語氣中少了去年那種篤定,取而代之的是一絲無奈與警覺。代銷業者也發現,過去動輒「秒殺」的預售案,如今買方猶豫的時間拉長,銷售週期延長,市場已不再是賣方主導的戰場。
根據最新數據,2024年台灣房市受到央行連續升息與信用管制影響,買氣大幅減弱。自去年九月央行實施第七波信用管制後,對第二戶購屋者縮減貸款成數、取消寬限期,導致六都的買賣移轉月均量下滑13.2%。與此同時,資金流向也在變化——台股全年大漲5104點,漲幅28.47%,創下歷史紀錄,顯示投資人正將資金從房市轉向股市。
房市熱度降溫,對房仲與代銷來說,帶來的是截然不同卻同樣嚴峻的挑戰。仲介仰賴成交量維持業績,當買方變少、成交週期拉長,現金流將首當其衝;代銷則需應對建商的銷售壓力,在市場火熱時,「秒殺」是常態,如今,當消費者趨於保守,銷售模式勢必得調整。
市場的起伏從未停止,房市正在經歷新一輪盤整期,這樣的變化過去一再發生,最終市場總會回暖。但這一次,問題已不只是等待,而是——誰能真正適應變局?
資訊紅利消失,房仲與代銷如何突圍?
過去,資訊掌握是房仲與代銷最大的優勢。買方找不到適合的物件,賣方不知道如何定價,預售市場的資訊更是封閉,於是房仲與代銷成為連結買賣雙方的關鍵角色。然而,如今市場透明度大幅提升,這樣的資訊優勢正在消失。
消費者可以透過實價登錄掌握價格走勢,透過各大房產資訊平台挑選物件,甚至利用AI工具進行投資回報分析。當「資訊不對稱」的門檻逐漸降低,業者若仍然停留在傳統的「帶看、報價、促成交」模式,將越來越難以生存。
這不只是適應,而是一次進化。資訊不對稱的時代已經過去,市場透明度提高,房仲與代銷如果只是被動迎合買方,遲早會被淘汰。唯有主動創造價值,從交易者轉變為顧問、從銷售者轉型為策略規劃者,才能在市場洗牌後站穩腳步。
一位成功轉型的房仲分享,他不再只是等候客戶來看房,而是透過社群經營、提供房市趨勢分析與貸款策略,甚至每週舉辦小型講座,協助客戶深入了解市場。他的成交量或許不像市場熱絡時那般驚人,但他的客戶忠誠度更高,轉介紹的機率大幅增加。相比之下,那些仍依賴傳統模式的業務員,則愈發難以適應市場變化。
當市場不再由賣方主導,當買方的決策時間拉長,唯有真正創造價值的業者,才能在市場寒冬中生存下來。
市場趨緩,品牌力決定生存力
市場變冷,品牌的重要性反而提升。當交易數量減少,信任度成為影響決策的重要因素。過去,房市熱絡時,消費者關心價格與條件;但當市場趨緩,選擇一家值得信賴的業者,反而成為買方最關心的問題。
因此,數位行銷與品牌經營不只是選擇,而是生存的關鍵。透過社群媒體經營、SEO優化、專業內容行銷,業者可以塑造專業形象,吸引更多潛在買家。例如,提供深入的市場趨勢分析、房貸策略解析、區域發展趨勢報告,讓消費者感受到房仲與代銷的價值不只是「帶看與成交」,而是能夠幫助他們做出更好的決策。
代銷業者的行銷策略也正在發生變革。過去,預售市場依賴地面推廣與現場銷售,如今,數位行銷與大數據分析的應用,讓業者能夠更精準地鎖定客群,設計更具吸引力的銷售方案。一些前瞻性業者已開始利用AI技術分析客戶行為,搭配線上體驗與個人化推薦機制,讓行銷轉換率大幅提升。
在市場趨緩的時期,品牌的信任度與數位化的佈局,將是決定業者未來競爭力的關鍵。

市場重塑,適者生存時代來臨
每當市場進入盤整期,有人選擇退場,有人加速進化。市場熱絡時,成交量能掩蓋許多問題,但當熱潮退去,才是真正檢驗業務模式是否穩固的時刻。房仲必須從交易導向轉為顧問型服務,不只是帶看,而是幫助客戶做出更精準的決策;代銷則需全面擁抱數位行銷,整合線上與線下,透過數據驅動精準鎖定買方。
這場寒冬,不是等待的考驗,而是市場的篩選。資訊透明、買方趨於理性,過去依賴資訊不對稱的交易模式已無法支撐未來競爭,房仲與代銷必須重新定義自身價值。有人被市場淘汰,有人則在變局中蛻變升級。
市場無永冬,進化方得春。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 住展雜誌 】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市場無永冬,進化方得春 】
- 記者:住展房屋網
- 更多房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