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轉骨升級啟動 11店改頭換面展嶄新魅力

商圈轉骨升級啟動 11店改頭換面展嶄新魅力

【互傳媒/記者廖承恩/雲林報導】雲林縣政府推動「商圈店家特色發展計畫」再下一城,今(18)日於縣府親民大廳揭曉11家改造成果,從斗南、土庫、虎尾、華山至草嶺,各具特色的店家完成華麗轉身,為老商圈注入創新能量。縣長張麗善強調,縣府挹注860萬元,盼透過美學改造與品牌強化,打造雲林商圈新價值,讓地方經濟脫胎換骨、重現榮景。


商圈轉骨升級啟動 11店改頭換面展嶄新魅力
雲林11店煥新登場,商圈展現在地幸福力。(記者廖承恩翻攝)

此次改造案為延續111年「華山咖啡大街營造計畫」之成功經驗,從首波四家擴大至本年度16家參與,其中11家已完工亮相。張縣長指出,商圈興衰關乎民生與地方經濟命脈,本次計畫結合設計美學與文化內涵,展現地方產業活力,提升消費者第一眼印象,也期望此舉能為北港、西螺等商圈帶來仿效動力。

參與改造的店家橫跨飲食、農產、酒品、休閒等領域,風格各異卻皆展現空間重構後的亮點。其中「維野納複合式餐飲」延續生態美學,營造動物友善環境;「阿安師茗茶」融合簡約與茶藝精神;「福祿壽酒品」打造互動式品牌展示空間;「東和泡芙」則以強烈色彩吸引目光,全面刷新視覺形象。


商圈轉骨升級啟動 11店改頭換面展嶄新魅力
林沂品教授說明商圈改造計畫流程與成果。(記者廖承恩翻攝)

土庫商圈方面,「阿海師鴨肉麵線」與「日成香肉鬆」透過文化牆與燈箱,將傳統小吃包裝成現代風貌;「萬源製麵舖」保留歷史風華,融合新舊元素;「源順芝麻觀光油廠」導入品牌IP與休憩設計,增添趣味互動。虎尾「虎尾釀」以園藝與銅件語彙訴說土地記憶;草嶺「統嶺餐廳」煥然一新,山林氣息與傳統底蘊相得益彰。

斗南商圈則由理事長羅紫軒率先示範,將「睦旺珊洋煙酒食品行」打造為轉角亮點店舖,強化品牌識別,成功喚醒商圈話題度。建設處長廖政彥表示,此次計畫聚焦「第一印象」,提升招牌、門面與整體識別系統,亦是因應消費型態劇變與人口流失的積極作為。


商圈轉骨升級啟動 11店改頭換面展嶄新魅力
11家店鋪改造成果精彩呈現,煥發新生機。(記者廖承恩翻攝)

計畫由雲林縣政府攜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共同推進,結合產官學力量,透過專業團隊進駐,針對空間、品牌與故事進行量身打造。主持人林沂品副教授指出,這不只是一次改造,更是一次地方創生實驗。未來盼能擴散至更多商圈,形塑商業聚落新樣貌,讓「看見雲林、愛上雲林」不再只是口號,而是親臨其境的感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人氣社會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