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收容所重獲新生 雲林歷建再造奪金質獎

舊收容所重獲新生 雲林歷建再造奪金質獎

【互傳媒/記者廖承恩/雲林報導】雲林縣文化資產再利用再傳捷報!由雲林縣政府與蔡沛辰建築師事務所合作辦理的「公有單身宿舍」與「原雲林縣遊民收容所」再利用及規劃設計案,榮獲2025年國家卓越建設獎「規劃設計類」金質獎肯定,不僅展現地方推動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的用心,更為斗六舊城再生注入嶄新風貌。


舊收容所重獲新生 雲林歷建再造奪金質獎
舊城新生再現風華,雲林雙案獲金質設計獎。(記者廖承恩翻攝)

獲獎的兩棟歷史建築皆座落於斗六市公正街195巷內,歷史淵源深厚。「公有單身宿舍」建於日治時期昭和13年(1938年),為典型日式木造平房,曾作為單身公務人員宿舍使用;住戶於2004年遷出後交由縣府接管,翌年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而「原雲林縣遊民收容所」建於民國40年代初期,見證早期社會福利政策之演變,於2021年列入歷建名錄,兩者皆為縣內珍貴的文化資產。

雲林縣文化觀光處指出,為延續歷史建築生命與空間價值,縣府攜手專業團隊自2023年完成上述兩案再利用計畫與整體規劃設計,依據基地周邊生活機能與城區紋理發展策略性再生構想。「公有單身宿舍」將轉型為融合日式旅宿風格的空間,設置背包客房及庭園式家庭房,保留傳統建築語彙並融入旅遊機能;「原遊民收容所」則規劃為文青輕食咖啡館,兼具社會記憶保存與生活美學。


舊收容所重獲新生 雲林歷建再造奪金質獎
地方推動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的用心,更為斗六舊城再生注入嶄新風貌。(記者廖承恩翻攝)

設計團隊總監蔡沛辰表示,本次計畫歷時兩年策劃,過程中力求原貌修復與現代功能並存,兩棟歷建外觀皆維持原始風格,細膩呈現日式木構建築之斜屋頂、雨淋板、木窗等細節特色。其中「公有單身宿舍」西側增設一處現代服務量體,採用木紋清水模構法,造型內斂、色調低彩,以陪襯舊建築本體,使歷史空間與當代語境交織融合,達到新舊共生之美學實踐。

未來兩案不僅將提供旅遊與休憩功能,更將設置導覽資訊牆,串聯周邊街區脈絡,形塑老城區人文觀光亮點。文化觀光處補充,透過空間再生,不僅賦予歷史建築新生命,也彰顯雲林對於文化價值保存與永續經營的積極作為,藉由人本設計與歷史脈絡的對話,讓文化資產真正融入市民生活。


舊收容所重獲新生 雲林歷建再造奪金質獎
原雲林縣遊民收容所之老舊建築。(記者廖承恩翻攝)

雲林縣多年來致力推動文化資產保存,自108年以來已完成39件有形文資修復、新增19處古蹟及歷建、18項無形文化資產,並認定11位文化資產保存技術者,成果豐碩,連年榮獲全國文化資產相關獎項達39項。《遠見》雜誌更於2024年評選雲林為「文資潛力之城」,本次金質獎再度彰顯雲林在文化保存與空間創新上的深厚實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人氣社會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