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兩千公斤物資馳援水林! 福慧協會、張嘉郡火速送暖

【互傳媒/記者廖承恩/雲林報導】水林災後第一時間,溫暖力量立刻湧入。雲林福慧關懷協會在理事長陳慶達帶領下,火速動員善心人士募集物資,短短幾日就集結超過兩千公斤米與醬油,今(21)日全數送進水林鄉,把最直接的生活補給送到受災家庭手中,讓鄉親感受到即時支援與社會關懷。

福慧協會火速動員,陳慶達 號召善心齊力送暖水林災區。(記者廖承恩翻攝)
這批物資中,有200包愛心米來自立法委員張嘉郡親自捐贈。她在現場表示,天災造成的不只是物質損失,對居民生活更是沉重壓力,必須在黃金時間送上援助,才能真正減輕不安。張嘉郡承諾,將持續爭取中央資源與補助,幫助地方加快災後重建腳步,讓水林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張嘉郡特別感謝福慧協會和各界善心人士,在第一時間站出來,不僅解決受災戶燃眉之急,也展現雲林人同舟共濟的力量。她指出,斗六市民代表會副主席黃尤美不分山線、跨區到場支援,和水林代理鄉長張東凱共同投入物資分送,讓這場救援行動更有效率,充分展現跨區合作的團結精神。

水林代理鄉長張東凱代表地方表達深切謝意。(記者廖承恩翻攝)
「在地人關懷在地事,才知道鄉親需要什麼。」理事長陳慶達直言,每一次災害來臨,協會使命就是第一時間啟動物資募集機制,並以最快速度把資源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他感謝所有慷慨付出的善心人士,也感謝張委員、黃副主席與張代理鄉長一同協調統籌,讓物資能迅速抵達災區。
水林代理鄉長張東凱代表地方致謝。他強調,這批物資不只是米和醬油,更是一股鼓勵與力量。鄉親在災後往往陷入無助,此刻看見各界援手,除了解決生活問題,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安定與希望,「這份關懷,對水林災後復原有不可取代的意義」。

善心人士捐助,公私部門攜手,這批物資承載的不只是米,更是溫暖與希望。(記者廖承恩翻攝)
一場風災帶來的創傷,需要漫長時間修復,但也因此照見人心的力量。從善心人士的慷慨捐助,到公私部門攜手協作,這批物資承載的是溫暖,也是信念。福慧關懷協會與張嘉郡共同表示,未來將繼續連結更多資源,把愛與希望帶進雲林每個角落,守護鄉親,共渡難關。
- 記者:互傳媒/ 記者 廖承恩
- 更多社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