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資產專法進入審查 金管會開鍘11家幣商

虛擬資產監理再進一程。在《虛擬資產管理專法》送進立法院審查之際,金管會已完成今(2025)年首波金檢作業,針對虛擬資產業者防制洗錢及內控制度執行情形進行查核,共有11家幣商違規遭罰,罰鍰累計1,300萬元。此為金管會首次依現行法規,大規模檢視虛擬資產服務業(VASP)內控實務,象徵監理制度邁向制度化與常態化新階段。
依金檢結果顯示,多數業者在客戶審查與交易監控上存在缺漏,包括未完整確認高風險客戶資金來源、未即時調整疑似洗錢交易客戶的風險等級,以及獨立稽核與持續監控機制不足。金管會已針對重大缺失開罰,並要求限期改善,後續將把相關標準納入專法附屬規範。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表示,目前虛擬資產監理仍屬「防制洗錢」階段,採登記制。專法上路後,將正式轉為「高度監理」架構,比照金融機構設立資本額、內稽內控及財務制度標準,並要求業者引入會計師簽證機制,以確保營運透明度。
彭金隆強調,金管會對虛擬市場的態度是「循序漸進、謹慎友好」,但「不急,也不會落後」。在全球監理法制處於發展初期階段的情況下,台灣將以穩健方式推動專法落地,確保創新發展與金融穩定能並行。
自今年3月開放虛擬資產業者登記至今,金管會已核准9家納管,淘汰比例逾6成。未來要求將更嚴格,除明定不得以現金交易、須透過法幣帳戶完成交易外,亦將導入跨平台與跨業資訊通報制度,強化洗錢防制與市場紀律。
有立委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會議中,關切國人加密貨幣持有率不到5%,低於美韓的10%至15%。彭金隆回應,全球虛擬資產市場仍屬「發展中」階段,尚未形成成熟制度,台灣將觀察市場成熟度及投資人保護需求,逐步調整步調。
至於穩定幣監理方向,金管會說明,現階段將優先由具金融背景之銀行發行,後續不排除借鏡香港經驗,開放符合條件的電商或國外VASP業者進入市場,前提是專法通過並明確訂定管理規則。
金管會同時提醒,虛擬資產具高波動與潛在洗錢風險,投資人應審慎評估自身風險承受度。未來監理重點將以「透明、合規、防弊」為核心,逐步建構安全且具競爭力的數位資產環境。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 記者:卡優新聞
- 更多財經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