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抑制力差「這三項」長大皆較低 張杏如:多讓孩子參與家庭活動

幼年抑制力差「這三項」長大皆較低 張杏如:多讓孩子參與家庭活動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16日表示,建議父母別讓「超前學習」取代孩子的「探索時光」。(圖/周志龍攝)

[周刊王CTWANT]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16日表示,3C手機、平板等資訊多是線性化,缺乏真實的互動,會影響孩子「執行功能」的專注與靈活,強烈建議「多讓孩子參與家庭、家事活動,增加與同儕的實體互動機會,多多走進大自然,感受真實事物環境的體驗」。


幼年抑制力差「這三項」長大皆較低 張杏如:多讓孩子參與家庭活動
信誼基金會創辦人何壽川出席研討會。(圖/周志龍攝)

第九屆「信誼兒童發展國際研討會」,以「執行功能啟動兒童全人發展」(Executive Function, EF)為主題,邀請來自美國、英國及台灣的國際權威學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與建議,幫助父母及早培養孩子的執行功能。信誼基金會創辦人何壽川也出席研討會。

張杏如表示,今天現場出席者來自多國,有教育界、心理學界、醫界等,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如同在一間教室來自許多家庭的孩子相聚,我們要如何協助他們的發展?信誼基金會舉辦兒童發展研討會來到第九屆,邀請學者專家分享經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共同為孩子努力。

研究成就孩子未來的關鍵能力「執行功能」學者、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菲利浦.澤拉佐教授(Philip David Zelazo)指出,「執行功能」由大腦前額葉皮質負責,就像大腦的指揮官,是一組協助我們管理注意力與行為,幫助規劃、組織並達成目標的高層次認知能力。

主要包括抑制控制(Inhibitory Control),能克制衝動、不被誘惑分心,例如上課時忍住不講話。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記住並處理資訊的能力,如老師交代的事,能依序完成。認知彈性(Cognitive Flexibility),靈活適應外界變化,快速調整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

張杏如並進一步說明的作用,孩子在專注玩遊戲時,遇到環境變化時,可以不受到外界打擾,若是遇到突發狀況,還能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就是上述「執行功能」在生活中情景。

她呼籲父母別讓「超前學習」取代孩子的「探索時光」,真正重要的是在日常遊戲與陪伴中,營造自主學習的環境,培養專注、規劃與自律。這些「隱形能力」,將成為孩子面對未來挑戰最關鍵的助力。

台灣清華大學陳湘淳教授則指出,紐西蘭一項長達52年的追蹤研究顯示,幼年期抑制能力差者,成年後健康、收入與幸福感皆較低。多項研究證實,幼兒時期執行功能表現可以預測未來的就學準備度、學業表現及身心健康;工作記憶與抑制控制,能預測閱讀與數學表現。

研究也顯示執行功能可經由練習而提升,尤其在大腦可塑性高的幼兒階段,練習的效果通常更顯著。她建議父母和老師掌握幼兒階段的黃金時期開展EF潛能,奠定未來的學習適應、人際關係及身心健康基礎。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