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晶片關鍵技術 吳田玉點名矽光子

吳田玉則認為,隨著AI基礎建設和下世代產品持續推進,矽光子將是未來10年的關鍵技術。(圖/記者許家禎攝)
[NOWnews今日新聞] 工研院與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舉辦「晶鏈高峰論壇」,針對「強化可信任的跨國供應鏈夥伴關係」為題,經濟部長龔明鑫提出,近年半導體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並提出三大合作面向。日月光執行長吳田玉則認為,隨著AI基礎建設和下世代產品持續推進,矽光子將是未來10年的關鍵技術,但必須要各國合作投資。
龔明鑫表示,半導體供應鏈正遭遇包含地緣政治、極端氣候、關鍵材料受限和需求端起伏不定等空前絕後的挑戰,都在考驗產業韌性和合作能力。
他認為,全世界半導體產業合作可分為3大面向,分別是「全球化格局重新調整的時刻之下,企業透過協作、共同面對挑戰」、「對於未來高科技前瞻技術,建立共同研發機制」,以及「可以資訊共享和成立交流平台」。
吳田玉回應,面對各種不確定性,如何讓多國之間彼此合作,找出最有效率的方式,每家企業、國家都必須要加強自身實力,但在面對日益複雜的環境,也必須要有更簡化的解決方案,「在混亂的時期,能夠生存下來的並非最強的人,而是最能夠利用資源、找出最有效率的解答的人。」
他分析,在選擇投入的AI技術、科技方面,必須要精挑細選,並非所有項目都有辦法配合一起投入,否則只會讓管理層面更加困難,因此必須要做出艱難抉擇。
吳田玉認為,台灣現在生產全球約90%的AI晶片,隨著AI基礎建設和下世代產品持續推進,矽光子將是未來10年的關鍵技術,而各國家及企業必須在趨勢來臨之前的10年就展開合作才能達到大家預期願景。
他更引用電影《夢幻成真》(Field of Dreams)的名言:「You have to build it first and then they will come.(如果已經蓋好,他們就會來)」,但這中間的大量投資,就必須夥伴之間大量信任,同時也提及電源技術和能源管理也非常重要。
台灣默克集團董事長李俊隆則表示,過去SEMI曾經提出一個報告,表示一個晶片供應鏈必須要穿越國界70次,運送長達5.5萬公里,這比地球環繞還要長,無庸置疑是個全球產業,如今也被地緣政治挑戰,因此地區化生產已經變成必要條件,因為對於碳足跡、區域爭端韌性都有改善。
相關新聞
總統喊家庭幫傭放寬至「1小孩也行」 勞陣批衝擊照顧員工作權
美智庫指卡達恐因中國壓力斷台灣LNG 經濟部:來源國已多元分散
打造半導體非紅供應鏈 賴清德:台灣將採取3項具體行動
- 記者:nownews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