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逸財金科技以生成式AI推動公司治理 強化透明決策與跨部門協作

天逸財金科技以生成式AI推動公司治理 強化透明決策與跨部門協作
國際變局加速挑戰 企業治理邁向智慧化新局。圖/ pixabay

商傳媒|記者鄭甫凱/台北報導

全球供應鏈重組、地緣政治與關稅壓力升溫,使企業經營挑戰日益嚴峻。面對這股浪潮,如何在效率與永續之間取得平衡,成為台灣乃至國際企業的共同課題。天逸財金科技近期發布,將生成式AI與ESG永續理念深度結合,推動「智慧+永續」的公司治理新模式,不僅協助企業提升資訊透明度與決策效率,更希望透過數據與人工智慧的導入,打造公開透明、跨部門協作的新治理架構。

全球供應鏈重組壓力 企業治理面臨轉型關卡

近年來,從美中科技角力到俄烏戰爭,再到供應鏈移轉與碳關稅議題,全球產業鏈正經歷重整。企業在營運過程中,面對的是更為複雜的多國政策、多重匯率以及永續發展壓力。傳統公司治理依賴人工報表與跨部門審核,不僅流程冗長,也難以即時反應瞬息萬變的市場。

「許多企業在國際變局下選擇『不決策』,並非沒有作為,而是資訊不足所導致的遲滯。」天逸財金科技副總經理黃國倫分析,企業需要的不是更多資料,而是能夠即時整合、分析並轉化為行動的智慧工具。

生成式AI:從輔助工具躍升決策引擎

天逸財金科技指出,生成式AI不再只是輔助,而是治理流程的「引擎」。透過AI,企業可以自動生成永續報告,將採購、生產、物流、收款到第三方融資等流程數據化,不僅將內部報告與稽核時間大幅縮短,也能讓董事會、營運長及高層即時掌握供應鏈、關稅與政策變化,避免資訊斷層導致的決策延宕。

這意味著,公司治理正從「事後檢討」走向「即時決策」。生成式AI將龐大的數據集結,並轉換為可視化的分析,讓決策者能在短時間內做出符合規範與永續原則的選擇。

去中心化治理:AI賦能每一位員工

更值得注意的是,天逸財金科技提出一個不同於傳統的治理觀點──「AI不只是提升效率,而是賦能」。在傳統企業架構中,決策權通常集中在少數高階主管,但透過AI分析,基層員工也能掌握數據,參與決策過程。

董事長林勇廷強調:「我們希望透過科技,讓不同職級、不同專業背景的員工都能參與計畫,不再受限於頭銜。這樣不僅讓治理更公開透明,也能讓員工的專業與責任被充分看見。」這種去中心化的治理模式,正是ESG精神在組織文化中的實踐。

財金+科技的結合:台灣企業國際化的契機

對金融市場而言,公司治理的透明度與即時性,直接影響投資人信心與資本市場穩定。過去國際投資機構在評估企業時,除了財務數據,更重視ESG指標。而生成式AI的導入,正好能補足企業在「資訊透明」與「即時回應」兩大面向上的缺口。

台灣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若企業能透過AI實現跨境貿易數據的即時分析與風險控管,不僅有助於降低國際不確定性,也能提升供應鏈韌性,爭取更多國際訂單。天逸財金副總黃國倫指出:「生成式AI最大的價值,就是把複雜的問題數據化,幫助企業快速做出明智選擇。這對台灣企業邁向國際化,特別是面對碳關稅等新制度挑戰,將是一大助力。」

從治理到永續:ESG不再只是報告

在國際資本市場中,ESG已成為評估企業的重要指標。然而,許多企業過去仍將其視為「對外公關」或「報告義務」,而非日常營運的一部分。天逸財金科技認為,生成式AI能徹底改變這種現象。透過自動生成永續報告與數據化追蹤,ESG不再只是靜態文件,而是融入日常流程的即時監控系統。這不僅讓治理效率提升,也讓「永續」真正落實成為日常營運的一環。

隨著全球永續浪潮與數位轉型持續推進,天逸財金科技正以專業技術與長遠視野,帶領更多企業從台灣出發,邁向國際。「ESG不再只是報告,而是日常營運的實踐,」黃國倫說,「我們要做的,就是讓科技成為企業最強而有力的永續後盾。」

未來,生成式AI在公司治理中的應用,將不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更是企業能否在變局中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天逸財金科技的案例,也許正為台灣企業提供了一條從效率到永續、從在地到國際的嶄新路徑。


天逸財金科技以生成式AI推動公司治理 強化透明決策與跨部門協作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