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5萬人腦中風 不到1成黃金4.5小時內有效治療「全錯在這」


一年5萬人腦中風 不到1成黃金4.5小時內有效治療「全錯在這」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講話突然變得含糊,接著手上的杯子就掉了下來,以為只是太累,沒想到卻是中風,類似的狀況幾乎在台灣天天上演,台灣腦中風學會指出,根據統計,台灣每年近5萬人罹患腦中風,但僅不到1成能在「黃金4.5小時」內接受有效治療,提醒民眾務必記住「中風救援三步驟」,在第一時間辨識徵兆、即刻送醫,才能避免中風後失能。


台灣腦中風學會日前宣布啟動「中風防治全民行動」,呼籲全民記住「中風救援三步驟」:臉歪嘴斜:請對方微笑,觀察嘴角是否對稱;單側無力:請對方雙手平舉,觀察是否有一側無力;口齒不清:請對方說「你好」,聆聽是否語言含糊。只要出現任一徵兆,就應高度懷疑是中風,立即撥打119,爭取黃金救援時間。


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陳龍指出,腦中風是國人死因第四名,更是造成成人失能的主因。中風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根據統計,約五成患者在中風半年後無法自行如廁、行走或洗澡,每五人就有一人需長期臥床,拖垮整個家庭照護系統。


根據台灣腦中風學會資料,中風所造成的照護費用平均每年超過50萬元,且超過7成患者無法重返職場,對家庭與社會都是沉重負擔。


為什麼救不回來?不是不知道,而是「沒想到是中風」。陳龍點出關鍵,雖然多數民眾對中風徵兆有所認識,但實際發生時卻無法立即聯想到中風,常見反應是「先觀察看看」、「應該只是太累」,導致錯失治療時機。


陳龍提醒,尤其,中風初期症狀如臉歪嘴斜、單側無力、口齒不清,常被誤認為感冒、疲勞或低血糖,延誤就醫成為治療率低落的隱形殺手。而每延誤1分鐘,就有190萬個腦細胞死亡,而這些細胞再也無法恢復,唯有即時辨識、即刻送醫,才能逆轉命運、重拾生活力。


台灣腦中風學會強調,2025年台灣最新中風治療指引正式上路,就積極導入新療法與照護模式,包括建議不同共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過去曾發生過中風的患者,或是發作時間超過4.5小時以及睡夢中發生中風的患者等,在符合可施打條件的狀況下有機會可施行靜脈血栓溶解治療(IVT)來降低失能的可能性;而對於即將接受動脈內取栓術的急性缺血性中風(AIS)病人,也建議在符合條件的狀況下儘速施打IVT,以降低失能風險。


台灣腦中風學會說,健保已放寬治療時間窗,血栓溶解劑使用時間延長至發作後4.5小時內,並將取栓治療的健保給付延長至發作後24小時內。國健署也正與腦中風學會合作,即將發布最新版《腦中風防治手冊》,依據最新國際研究與臨床證據更新治療策略,並強化全民中風識能教育,提升民眾對中風症狀的辨識與應變能力。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5分鐘檢查一次地板有無落髮… 只是愛乾淨?其實強迫症上身了


2歲童「血輪眼、麵龜手」 竟是猝死風險急症上身!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