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 1 次降代謝風險 24%,研究:4 天短假比長假更有效

台灣職場環境普遍面臨高壓與高工時,影響消化系統、情緒記憶、體重代謝等,凸顯適度休息的重要性。奇美醫院預防醫學科臨床心理師何詩君引用研究表示,休假次數每增加一次,代謝風險可下降 24%,且假期非越長越好,4 天就有幫助,減壓效果可維持 45 天。
何詩君指出,若身體經常處於壓力反應、無法回到平衡狀態,就會演變為長期的警覺與亢奮,同時過高的皮質醇將干擾睡眠,使人更容易攝取高熱量食物、減少運動,增加胰島素阻抗,進一步導致體重上升與代謝異常。
高壓族群多次短假、在家休息,比偶爾放長假更有保護力
科學認證的生活減壓方式包括調節身體節律、人際支持、穩定心神狀態,其中休假能讓人遠離工作壓力、專注熱愛的事物,是不少人的減壓方式首遠。一項 2019 年發表於《Psychology&Health》的研究指出,休假次數比天數更重要,每多休一次假,身體出現血糖、血壓、血脂、腰圍等代謝異常的機率下降約 24%,代謝症狀數也減少 8%;且對高壓者而言,4 天短假比長假更可提升幸福感、降低疲勞與焦慮。
值得注意的是,在家休息、放下工作壓力的人,身體狀態較穩定,何詩君說明,雖可能是身體狀況較好的人較願意在家休息,但也一定程度代表宅在家休假與出遠門效果相當。休假後,民眾的壓力荷爾蒙下降、疲勞度改善、睡眠深度增加等,15 天內即能明顯感受到壓力減少,且效果可維持 45 天。
過去民眾傾向全力投入工作,直到連假或節日時才一次放長假,過程中又偶感不安,但何詩君強調,休假不是偷懶,而是有科學建議;平時逐步釋放壓力,每隔一段時間再安排短天期休假,關掉電腦、好好睡覺、吃頓飯休息的人,才有餘裕好好生活。

文/周佩怡、圖/巫俊郡
諮詢專家:奇美醫院預防醫學科臨床心理師何詩君
延伸閱讀:
睡眠問題也許是因為「新冠失眠」?用 3 原則找回健康的睡眠習慣
- 記者:周佩怡
- 更多健康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