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守護孩童健康 四大狀況揪出童「心」病
文/張嘉侃(振興醫院兒童醫學部主任)
兒童節將至,面對少子化的浪潮,每個小孩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全心全意給予最好資源讓他們接受好的教育,學習更多的才藝,就是希望自己的小孩不要輸在起跑點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過,最好的起跑點是擁有健康的身體,因為唯有強健的體魄,才足以應付未來的各種困難和挑戰。
有句成語是這樣說的:「心之所向,行之所往。」這句話的意思指的是,心中認為是正確的東西,就會在行動的過程當中,去實現自己心中所想,而在這個過程中遵從的是自己內心的聲音,沒有被外界的因素所牽動。由此可見,「心」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而這個「心」不單單是指涉心靈層次,也包含了身體內部實實在在的那顆「心」,唯有健全的身心才能心無旁鶩,不為心疾所困,才不會阻礙夢想的實現。
再者,現代人對於健康相當重視,對於人體重要的器官—「心臟」,更是特別地重視,因為心臟是存活的關鍵,有些孕婦會要求自費進行高層次、高解析度的3D超音波檢查,就是希望能及早確認孩子有無心臟疾病。
隨著寶寶出生後,有些父母親也會要求安排自費的心臟超音波檢查,希望可以早期發現孩子有無心臟疾病。目前各縣市也都有提供學齡前兒童健康檢查服務,以針對幼稚園的小朋友為對象所提供的健康檢查,除了聽力、視力篩檢之外,也提供醫師聽診檢查,最重要的就是希望能夠早期發現小朋友有沒有心臟方面的疾病,甚至部分縣市還提供了心電圖的檢查。
圖片由振興醫院提供
孩子成長後須留意是否有心雜音及心律不整
孩童時期要特別注意有無先天性的心臟病,據統計大約每一千個出生的嬰兒當中,就有七至十個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很多父母都會問,為何他們的小朋友會發生先天性心臟病?目前在醫學上還無法完全確切地了解其病因,只知道可能是綜合環境和遺傳的因素所造成的。孩子長大之後,則要小心留意有沒有心臟雜音及心律不整的問題。
要特別說明的是,心臟雜音並非就是先天性心臟病,並不需要因此去限制孩子運動,因為功能性的心雜音並非心臟病,功能性心雜音是孩子成長的一個現象而已,並不影響孩子的運動。孩子進入國小、國中之後,則要注意有沒有潛在性、威脅性的心律不整,因為平常可能看起來好好的,但是一旦發作就心臟亂跳,甚至威脅到生命,所以要儘早篩檢出來,才能特別注意這類孩子的運動量及運動的項目,進而必須有所限制,以避免孩子發生意外。
掌握四大狀況抓出童心疾
那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要怎麼注意是否有心雜音和心律不整問題呢?在這裡提供父母四個觀察的狀況,並且在帶孩子就醫時將狀況提供給專業醫師作為診斷之參考。
◎有無呼吸急促、呼吸困難
◎發紺:嘴唇、指甲、皮膚的顏色呈現灰藍色
◎胸痛、胸悶、心悸等
◎暈眩,嚴重甚至暈厥
發生胸痛需要接受心臟檢查嗎?
大部份的兒童胸痛是與成長有著關連性的,就是所謂的成長痛,藉著檢查、聽診,多數都可以鑑別診斷出來。胸痛檢查除了心電圖以外,還有胸部X光檢查,這兩項檢查可以確認有無心臟相關的疾病。一般來說,大部份的孩子是因為胸部發育、肋膜神經的發育等因素所造成胸痛,不過也不能完全排除心臟疾病的可能性,一切還是要交由專業的醫師診治判斷。
有任何心臟不適症狀,請立刻就醫檢查
但並非所有的先天性心臟病童都會在出生或年幼時就經診斷發現,有些是在孩子上小學後,因體能遠不如其他孩子時才被重視,甚至也曾發生孩子在運動中突然猝死的不幸事件。
為了避免憾事並及早發現診斷出先天性心臟疾病,請父母持續關心孩子的心臟問題,特別是心臟雜音、心律不整,甚至胸痛,若發生上述症狀,務必要到醫院就醫檢查,千萬不可輕忽,以免憾事發生。在快樂歡度兒童節同時,希望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平安健康地長大,成為未來國家的棟樑!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孩子在學校沒有朋友? 臨床心理師教「迅速融入同學圈4技巧」:立刻改善
·小孩哭不停!媽媽嚇唬「把你賣了」也沒用,網友另類神救援,只說「這句話」讓孩子馬上停止哭鬧
- 記者:常春月刊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