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廁坐式馬桶比例提高,你喜歡這樣的如廁文化?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外出上公用廁所,習慣選擇蹲式馬桶的人要注意了!


公廁坐式馬桶比例將會提高


不久之後的未來,公用廁所的蹲式馬桶比例將會越來越少,環境部正在積極推動公廁改造政策,期盼透過補助地方興建與改善廁所設施,逐步提升坐式馬桶的比例,坐、蹲式馬桶比例達3:2,此項政策在於提升如廁文化,提高高安全、降低不便,並能改善衛生不良的風險,有助健康的維護,安全、舒適、有尊嚴地使用


出門在外很多人都會使用公共廁所,攸關大家使用權利,訊息發布以後,不少堅持使用蹲式馬桶的民眾,發出難以置信的疑問:「不使用坐式馬桶,就是擔心排泄物的細菌會直接接觸皮膚,會有衛生安全的疑率,蹲式馬桶就沒有這個困擾,怎麼現在要減少蹲式馬桶,就是要我們多多使用坐式馬桶?」尤其是網路上的留言仍有明顯分歧。



公廁坐式馬桶比例提高,你喜歡這樣的如廁文化?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蹲式馬桶細菌高於坐式馬桶


根據環境部民意調查指出,目前約一半民眾偏好蹲式馬桶,特別是女性比例更高,愛用原因是與坐式馬桶相比,衛生疑慮較少。不過研究統計數據與民眾擔心程度,呈現相反意見,原來蹲式馬桶表面細菌量竟然比坐式馬桶高出164倍,跌破不少人眼鏡,怎麼會這樣?


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常務董事蔡建生在一場「台日廁所趨勢交流研討會」中,有精闢解說,蹲式馬桶的清潔方式,採以清水沖洗的濕式清潔,地板長時間處在潮濕狀態下,容易成為細菌孳生的環境。實地採樣結果,蹲式馬桶周邊與地板的大腸桿菌數量明顯高於坐式馬桶,甚至可能經由鞋底踩踏途徑帶離廁所,恐會對公共衛生帶來重大傷害。


老年人如廁請用坐式馬桶


當然,台灣人口日益老化已是現階段進行式,為能提高長者安全使用的需求,也是環境部積極提高公廁坐式馬桶比例刻不容緩的原因。50歲以上長者多有骨質疏鬆、手腳比較無力的肌力下滑問題,蹲下後要爬起來明顯吃力,跌倒風險也較高;此外,骨骼醫師經常呼籲,中老年女性朋不要蹲著上廁所,因膝蓋有內夾動作,會導致膝蓋磨損,建議使用坐式馬桶。


不過,公廁推廣除了是一種政策外,更是一種民眾習慣、社會文化,如何消弭明顯分歧,仍需有更為周全的實際需求及配套措施。


環境部已於2025年5月修正《補助公共廁所興建及修繕工程督導指引》,明確推動「全坐式馬桶」政策,並要求廁所提供酒精、坐墊清潔液或馬桶坐墊紙等配套,降低接觸風險,提升使用安心度。你覺得呢?有沒有其他健康維護,更為安全、有尊嚴的作法?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