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處分泌物增多怎麼辦?醫推「5湯品」去濕氣:綠豆湯、四神湯上榜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師許雅婷表示,台灣氣候潮濕,又適逢季節交替的清明時節,水氣更加旺盛,民眾便容易受到「濕邪」的侵擾。她替張同學開立藥物,建議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兩週後患者的症狀明顯改善,私處恢復乾淨清爽,不再困擾。
體內濕熱引發水腫、婦科疾病
許雅婷說明,「濕邪」為體內過濕所致的病徵,可分為「外濕」與「內濕」,前者為外界環境如下雨、潮濕天氣或是淋雨、流汗未即時擦拭,因而進入體內的濕氣;後者與脾胃功能有關,當脾胃功能正常,體內濕氣可從汗水、大小便排出,反之則會聚積於內,形成濕性體質。
許雅婷指出,體內濕氣過重會有腹脹、排便不順、身體沉重、四肢水腫、皮膚濕疹及關節疼痛,女性亦有白帶增多等諸多不適症狀,且「外濕」會引動「內濕」,最常見的情形,就是因為天氣潮濕引發關節紅腫發炎、疼痛難耐。
日常5湯品消水腫助排濕
針對濕性體質的女性且有分泌物問題,許雅婷提到,常見的處方便為蒼朮、白朮、薏苡仁等藥材,以達健脾、化濕、止帶療效,除了藥物處方,她建議民眾亦可將四神湯作為日常去濕養生的食療,因其含有茯苓、山藥、芡實、蓮子、薏仁等藥材,不僅藥性平和,老少咸宜,還能改善消化不良與腹瀉問題。
許雅婷補充,坊間常見的綠豆薏仁湯、紅豆水、薏仁水及玉米鬚茶等飲品皆有排濕、消水腫及促進新陳代謝等功效,也是日常保養的好選擇。
白帶有這些狀況恐是陰道發炎
清明連續假期,許多人也會藉此享受美食,大快朵頤,許雅婷提醒,去濕養生應從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做起,減少食用生冷、油炸及甜膩的食物,並記得時時補充足夠水分,維持正常作息、規律運動,才是保養正確之道。
此外,許雅婷建議,女性平時選購貼身衣物時,應盡量選擇棉質內褲且定期替換,生理期期間務必勤勞更換衛生棉,若發現白帶呈現黃綠色,且散發異味、開始搔癢等,應就醫看診,避免引發急性陰道炎,希望民眾在清明慎終追遠之餘,也不忘自身保養,平安健康度佳節。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 記者:優活健康網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