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4%法則」不再適用?理財專家教「1公式」算出安全提款率
退休頭幾年的安全提款率
我之前便曾說過,我不建議採用流行的4%提款率,了解其中的原因很重要。「4%提款率」是由威廉.本根於1994年首次發表在《財務規畫》雜誌上,但直到三一大學的3位教授於1998年發表「三一研究」才讓此概念流行起來。
根據研究顯示,從1925年至1998年的市場年投報率,可讓某人每年從其投資組合中提出4%的錢來花用,幾乎沒有資金耗盡的風險。三一研究報告指出,歷史紀錄顯示如果每年僅提款4%,任何股票和債券組合幾乎不可能在長達30年的時間裡耗盡,4%原則遂成為退休專家最樂於倡導的安全提款率。
不過現今的情況與1990年代早已不可同日而語,最重要的一點是,10年期公債的收益率已經從1994年10月的7.8%高點,下降至2020年7月的0.53%低點。雖然無風險利率已經自2020年的歷史最低點有所上升,但今天的水準仍比當年低很多。
所以我們的做法也必須與時俱進,我提供一個安全提款率的計算公式給各位參考:
理財武士的安全提款率=10年期公債收益率×80%。
換句話說,如果10年期公債的收益率為2%,理財武士建議退休者將安全提款率限制在1.6%,安全提款率可隨10年期公債收益率的攀升而提高,反之亦然。
我提出的安全提款率公式乍看之下似乎過於保守,許多人甚至會斥之為荒謬,但其實我是根據4%原則的創立時間來設計的。因為《三一研究》大力推廣4%原則的時候,1998年當時的4%大約相當於10年期公債平均收益率5%的80%。
換句話說,即便沒有博士學位的普通老百姓也懂得這個道理:當你可以賺取5%的無風險利率時,只提領4%的錢來花,是永遠花不完的。所以如果你能接受4%原則的邏輯,你就能接受理財武士安全提款率的邏輯,這是我順應不同經濟情況加以簡化的方法。
採取較為保守的提款率
我創建理財武士安全提款率的真正原因是:在各位人生最脆弱的時期保護你。在你工作一輩子之後,你可能會發現離職之後的生活出現很大的落差,而且熊市偏偏在你疲憊不堪的時候降臨。
所以我才會奉勸各位在剛退休的頭幾年、還在摸索你的新生活時,採取較為保守的提款率。當你越年輕逃離職場,你的自我懷疑可能會越高。現在回想起來,當初我在34歲便放棄一份6位數年薪的工作其實是不明智的。我之所以沒有遵循我自己主張的20倍收入原則,是因為當時我還沒有創造它。
我離職的時候,累積的淨資產相當於我前3年平均年收入的8倍左右。要是我以父親的身分指導自己,我可能會對自己說:再堅持一下,等到40歲的時候再跟公司談判遣散費吧。
因為我建議的安全提款率頗低,所以我鼓勵各位要趁著「提早退休」前盡量累積更多的淨資產,或是在離職後找到其他賺錢方法,讓你的生活既有重心又可貼補家用。失落的感覺很糟,等到你退休幾年後終於適應了人生的第二春,你就可以改採3%~5%的傳統安全提款率了。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 記者:Safe Withdrawal Rate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