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是什麼?為什麼會心律不整?心律不整是病嗎?9大QA一次看
1. 心率和心律是一回事嗎?
心率是心臟跳動的頻率,即心臟在一定時間內跳動的次數。正常成人的心率在安靜時平均為70~80次/分鐘,一般慢不低於60次/分鐘,快不超過100次/分鐘。但因年齡、性別、體能水準、訓練水準和生理狀況的不同而有差異。因此,通常說心率過快或者心率過慢。
心律則是心臟跳動的節律,也就是心臟跳動的節奏和規律。心臟在收縮、舒張過程中是有一定的節奏的,但是每一次跳動與下一次跳動之間的時間間隔,誤差通常不超過0.12秒,這個有節奏的規律就是心律。如果心臟每次跳動的間隔不一致了就是心律不整。
2. 什麼是心律失常?
正常人的心臟跳動是由一個稱為「竇房結」的組織調控。竇房結發出信號刺激心臟跳動,這種來自竇房結信號引起的心臟跳動,就稱為正常的「竇性心律」,頻率為每分鐘60~100次,即每分鐘心跳的次數,心率由此得來。當心臟內的搏動起源或者搏動傳導不正常,引起心臟的跳動變得過快、過慢或不規則,就叫做心律失常。
按照發作時的部位劃分,心律失常分為心室性心律不整和上心室性心律不整。心室性心律不整來源於心室,上心室性心律不整來源於心室以上的部位,通常指的是心房。
按照發作時的心臟跳動的頻率劃分,心律失常又可以分為緩慢性心律失常和快速性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早搏、心搏過速、撲動和顫動,與發生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部位相對應,分別有心房性早搏、心房性心搏過速、心房撲動、心房顫動,陣發性上心室心搏過速,心室性早搏、心室撲動、心室顫動。
3. 各種心律失常都有哪些危險?
- 陣發性上心室心搏過速:心室率突然增快,一般在150~220次/分鐘,多見於中青年,多數查不出器質性心臟病。心搏過速反復發作,呈突發突止,持續時間長短不一。發作時可有心悸、焦慮不安、眩暈、多尿、心絞痛、低血壓;偶有發生暈厥、心臟衰竭與休克。
- 心房撲動、心房顫動:是起搏點在心房的異位性心搏過速,有時可相互轉化。房顫比房撲常見。老年人多見。症狀受原有基礎心臟疾病以及心室率快慢的影響,如心室率>120次/分鐘,有心悸、胸悶等現象:當心室率>160次/分鐘時,不僅有心悸、胸悶等現象,尤其發生在器質性心臟病患者,使心搏量明顯降低、冠狀動脈循環及腦部血液供應減少,可誘發心絞痛發作,甚至急性心臟衰竭、急性肺水腫、心因性休克出現。房撲或房顫時,心房內血流紊亂,容易形成血栓,部分血栓脫落可引起體循環栓塞,其中腦栓塞最常見。
- 心室性心搏過速:是危及生命的嚴重心律失常之一,多見於嚴重器質性心臟病和心肌損傷,也可見於電解質紊亂。患者可有心悸、頭暈、暈厥前兆、暈厥等症狀。在器質性心臟病患者,還可有心絞痛、心臟衰竭加重和心因性休克。
- 心室撲動、心室顫動:是極為嚴重的心律失常,如不及時搶救,可致患者死亡。心室撲動可直接轉為心室顫動,心室顫動通常是患者臨終前狀態。
4. 如何正確測心率?
健康成人安靜狀態下心率範圍為60~100次/分鐘,女性稍快;3歲以下的小兒常在100次/分鐘以上;老年人偏慢。
通常通過測量脈搏來獲得心率的數值。測量前1小時需要停止運動,禁食咖啡、飲酒類和吸菸,測量前至少休息5分鐘。測量時平臥或坐位均可,同時放鬆,停止交談,以右手的二、三、四指端,輕輕地按在手腕處橈動脈上,計數1分鐘。或者計數15秒,然後乘以4,就是1分鐘心率。
如果觸摸橈動脈不方便,也可以觸摸顳動脈、頸動脈和足背動脈來測定脈搏。老年人測量脈搏是觀察病情變化的重要方法,也是自我檢測健康狀況的簡易手段,每一位老人都應該學會自我測量脈搏的方法。
如果脈搏跳動不規律,則可能有心律失常;每分鐘的脈率超過100次,則為心搏過速;每分鐘的脈率低於60次,則可能為心搏過緩。
5. 心律失常一定是疾病嗎?
雖然大多數心律失常與心臟病變有關,但正常人也可能出現心律失常。比如在吸菸、飲酒、飲茶或咖啡、體力活動、情緒緊張激動等情況下都可能出現竇性心搏過速。健康的年輕人、訓練有素的運動員、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及睡眠狀態時可出現竇性心搏過緩。
在青少年中,因自主神經系統不全可出現竇性心律不整。早搏也是健康人常見的心律失常,一般往往有一些人為的誘因,如情緒激動、飽餐、過勞、上呼吸道感染、膽道系統的疾病、電解質紊亂、藥物作用等。這些心律失常在臨床上可以動態觀察,無病理意義,亦無需特殊處理。
6. 檢查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 心電圖:這是最常用、最重要的一項非侵入性檢查。一些心室性心律不整、房室傳導阻滯、房顫、心搏過緩或過速等都可以通過心電圖來診斷。
- 動態心電圖:有時心悸為陣發性,且發作無規律,做普通心電圖不能被發現時,可以通過動態心電圖連續記錄來診斷心律失常。它能了解心律失常發作與日常活動的關係、晝夜特點等。
- 運動試驗:即同步觀察患者運動時的心電圖情況,適用於運動時心悸的患者,有助於診斷間歇發作的心律失常。
- 心內電生理檢查:心律失常診斷的「金標準」,通過心內刺激產生一系列電生理現象或誘發出心搏過速來診斷心律失常,並且可以確定心律失常起源部位,確診心律失常及其類型,識別與治療某些心搏過速,判斷預後。
- 經食道電生理檢查:左心房後壁與食道相鄰,在食道內插入特殊的電極,可以記錄到清晰的心房電位,有助於某些特殊類型心律失常的診斷。
7. 心跳過快或過慢都是病嗎?
心跳過快也就是心搏過速,是指心率超過每分鐘100次。心搏過速在臨床上有很多原因,其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心跳快一般是在劇烈活動、緊張、憤怒、飲濃茶或咖啡等後出現,以竇性心搏過速常見,無需特殊治療。而病理性心跳快原因較複雜,是心臟病和某些全身性疾病的一種症狀。此時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施治,有些以減輕心悸症狀為主,而有些需要採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甚至採用射頻消融手術予以根治。
此外,有時心跳過快也常繼發於其他疾病,如發燒性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肺部疾患引起機體缺氧或心臟衰竭等,這種情況下以治療原發病變為主。
心跳過慢也就是心搏過緩,是指心跳每分鐘在60次以下,可見於健康的成人,尤其是運動員、老年人和睡眠時,也可繼發於其他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顱內壓增高等。此外,竇房結功能改變、傳導阻滯以及迷走神經亢進也可引起病理性心搏過緩。
8. 為什麼會出現心律失常?
臨床上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很多,可見於無任何病因的正常人,但心律失常是由於搏動發生異常、傳導異常以及搏動發生與傳導異常並存引起的。
正常人發生心律失常往往出現在疲勞、飲濃茶或濃咖啡、情緒激動、失眠等情況後。患有各種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風濕性心臟病等,由於竇房結及傳導系統受病變的侵害,存在心律失常的發病基礎,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可以發生心律失常。
此外,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嚴重電解質與酸鹼平衡失調、遺傳因素、全身性或其他系統疾病、創傷、手術、心臟導管檢查等也可以誘發心律失常。
一些藥物作用如各種抗心律失常藥物、精神類藥品、某些抗生素、安眠藥、部分中藥等,也可能引起心律失常。
9. 心律失常發病前的身體信號有哪些?
心律失常的臨床症狀及症狀表現形式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有些人無任何症狀,通過檢查才發現自己心律失常,但大多患者有著不同程度的臨床症狀。如出現以下症狀應警惕心律失常的可能。
- 心悸:心悸是心律失常最常見的臨床症狀,是由於心跳過快或心肌收縮力過強引起的不適症狀。自覺心跳或心悸,伴有心前區不適感,當心率緩慢常感到心臟搏動強烈,心率加快時可感到心臟跳動,甚至可感到心前區振動。
- 胸悶:有些患者心律失常只表現為胸悶,心搏過速及心搏過緩患者均可出現。一般認為這與心搏過速或過緩引起心臟供血減少有關。
- 頭暈、暈厥:與心律失常引起的腦供血不足有關,有時還可出現黑矇、暈倒、抽搐及意識障礙等。
- 其他非特異性症狀:如乾咳、乏力、憋氣、盜汗、面色蒼白、四肢發涼等。也有的心律失常可能以其併發症為首發臨床表現,如房顫,可能發現時已經表現為腦中風的症狀,比如昏迷、偏癱等。
:你所不知道的心臟大小事/大都會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 記者:脈衝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