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病千萬不能送鮮花?藥師揭「3大NG禮物」恐讓病人身體健康惡化

許多人探病喜歡帶禮物,到底該怎麼帶禮物才適合?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蘇柏名於《歡迎光臨藥妝店》一書中,介紹常見的營養補充品,詳細解釋商品與健康的關係,經由藥師指導使用保健品來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素,不僅能夠增強健康也能減少疾病產生的機會,更是在醫療資源逐漸緊張的時代,加強健康維護的趨勢。以下為原書摘文:

送禮文化一直是華人傳統很重要的一環,送什麼、送給誰、怎麼送都是大哉問,尤其在探病的時候更是要精心準備伴手禮,希望將祝福帶給康復中的親友,在心理生理上給予安慰。

站在醫學角度來看,有一些禮物是「雪中送炭」,對於康復中的病人有十分的助益;有一些則是「錦上添花」,增添病人的營養以增加元氣;另外還有一些則是「適得其反」,不如不送,病人用了反而增加身體的負擔。

曾經看過人緣很好的病人,親友團帶著大包小包來探病,又是蛋糕、鹹酥雞,又是可樂、果汁,讓人以為病房正在開同樂會,結果被護理站的護理長警告絕對不可以給病人吃,請親友們通通帶走。可是探病兩手空空真的不好看,所以這一篇想要跟讀者分享一下,從醫療人員的角度來看,要怎麼送禮才能「送進心坎裡」。



適得其反的禮物

首先想要分享的是「不建議送的禮物」,身為醫療人員的我,心中認為最不適合送的禮物就是「鮮花」。大家可能會很詫異,美麗芬芳又有滿滿祝福寓意的鮮花怎麼會是送禮的禁忌品?原因是鮮花裡面可能會藏有多種的病菌,像是青黴菌、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

對於一般人可能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對於免疫力差的病人來說,鮮花裡的病原體可能會造成病人不必要的感染;有些人天生就會花粉過敏,在病房放置花籃可能會導致呼吸道不適,或是皮膚搔癢。尤其是在呼吸照護病房或是腫瘤科病房,護理師都會盡量幫病患謝絕鮮花,降低任何對身體有危害的風險。

同樣不建議當作探病禮物的則是「益生菌」。對免疫正常的人來說,益生菌是很棒的送禮選擇,可是對於住院病人來說卻是一個危險的「病原體」。這些在腸胃道中能夠替身體分憂解勞、傳遞訊息的好菌,若不小心跑錯地方,經由血液或是呼吸道跑到肺部,就會變成可怕的大魔王,導致吸入性肺炎。

臨床上已經有許多相關的研究和案例顯示,不鼓勵有呼吸疾病的病患使用益生菌,尤其是一般手術過後,或是正在康復中的病人、容易嗆咳的高齡長者,於住院期間都應盡量避免使用益生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感染。

水果也是一種可能會送錯的禮物,不過主要是針對水果種類以及病患的病症而定。如果是腎臟疾病的病患,因為體內廢物不容易排除,體內的鈉、鉀、鈣、磷等也不容易達到電解質平衡,所以不可以攝取鉀離子或是磷離子過高的食物,例如香蕉、奇異果、番茄或是楊桃,都會加速腎臟的壞死。

不僅只是水果,像是大豆卵磷脂、花粉、蜂王漿等都是富含磷、鉀離子的保健品,也不建議腎臟疾病的人攝取。針對心血管類疾病的病人,因為體內鉀離子可能比較少,倒是可以適量補充,不過如果心臟和腎臟功能都不好,那最好都不要攝取。而某些手術前後必須要低渣飲食,這時候選擇富含纖維素的水果,像是蘋果、水梨,可能會造成癒後效果不好,必須謹記。



錦上添花的禮物

為了補充營養,有些家屬喜歡帶自己熬的雞湯、魚湯,或是購買雞精、滴雞精、蜆精等產品,這些食物中大多含有優質的胺基酸以及蛋白質,大部分的病人其實都可以安心食用。

雞肉裡面本來就有很多優質營養素,有研究指出,雞肉含有許多種類的胜肽分子,具有抗氧化的效果,甚至對於臟器也有一定的修復功效,加上熱量又不高,所以阿公、阿嬤常說生病後要喝雞湯,就是延續老祖宗的智慧。

雞湯、雞精、滴雞精的差異,主要是萃取方式的不同;雞湯是把整隻雞放下去燉煮,保留全雞的營養;雞精的話則是用高壓、高溫加水燉煮,再經過濃縮和過濾,去除脂肪和很多雜質,口感跟雞湯不一樣,熱量比較低,但也比較容易有腥味;滴雞精的做法則是不加一滴水,用長時間的密閉蒸煮,把全雞的精華萃取出來,因為不是加水後濃縮,只有做脫油過濾,口感跟原始雞湯比較接近,但費用卻是最高的。

雖然有人說滴雞精分子更小、更好吸收,不過雞精已經很適合人體吸收了,我覺得雞精和滴雞精在營養成分上差異不大,看官們可以自行選擇。不過某些雞製品含有較高的鈉、鉀離子,雞肉本身也有較高的普林,如果病友患有高血壓、慢性腎臟病或是痛風,建議少量攝取即可。

魚湯也是很好的探病選擇,魚肉細膩入口好消化,又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和Omega-3,很適合術後食慾和消化比較差的患者,而鱸魚和虱目魚因為脂肪較低、蛋白質含量高,是很常見的材料,中醫認為鱸魚健胃補氣又調和腸胃,所以許多人去探病喜歡帶鱸魚湯。至於蜆精,雖然裡面含有很多好的胺基酸,例如丙胺酸、甘胺酸及精胺酸,可以營養補給、增強體力,也可以拿來調節生理機能,維持健康。只是蜆精的鈉含量不低,因此肝腎功能不好的病人需注意適量飲用。

不少人也喜歡帶燕窩、人參、冬蟲夏草,或是牛樟芝、靈芝,乃至於葡萄糖胺等禮品去探病,其實這些也都算是大方安全的選擇。燕窩中除了大家熟知的蛋白質,還有「燕窩酸」,這種胺基酸能夠協助身體進行修復,對於皮膚基底的修復尤其有效,所以如果動完手術後使用燕窩,對於傷口修復具有輔助效果。不過燕窩是葷食,如果是吃素的人或是對動物性蛋白過敏的民眾不適合使用。

牛樟芝和靈芝裡面有很多「三萜類多醣體」,對於增加免疫細胞、抗發炎、抗潰瘍、抗腫瘤以及免疫調節有不錯的潛力,只是目前的研究大多是動物性研究,所以食用上沒有什麼太大的禁忌,酌量攝取即可。

至於人參飲及黃耆飲,在中醫的角度來看對於身體有很好的補氣效果,不過一來補氣不宜補過頭,二來是像人參、茯苓等中藥材,可能會和降血壓或降血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加強藥物的副作用;另外,當歸與人參可能會降低瓦法寧藥物的抗凝血效果,所以一般我去探病都不會帶中草藥相關的補品,而是等到病人出院,或請教過中醫師之後才會送這類禮品。至於葡萄糖胺,對於許多關節本來就不好的老人家可以做為保養品使用,不過因為葡萄糖胺飲容易刺激腸胃道引起胃酸分泌,建議可以出院之後再送。



雪中送炭的禮物

對於手術病患、骨折病患或是一般住院病患,我覺得最適合送的禮物,就是市面上各式各樣的成人營養品,像是亞培安素、桂格完膳、補體素等產品。

住院病人本來就容易營養不均衡,這類補充品裡面大部分都已經過醫師或營養師的專業配方調配,所以在基礎營養,例如醣類、脂質、蛋白質、水分等都有完整的補充,乃至於各類必需維生素、營養素、巨量礦物質,甚至是特殊胺基酸像BCAA,或是某些針對傷口修復的蛋白質都有涵蓋。奶粉也是擁有差不多的營養素但相對較為低價的禮品,除了必須親自沖泡外,也具有成人營養品大部分的優點,市面上的產品大多也有根據不同族群的需求而有不同的配方,不失為一項好選擇。

不管是哪種補品,送禮前還是需要考慮病人的特性,像是腎臟病、心血管、三高病患等人各自有著不同的飲食禁忌,市售成人營養品也會針對不同患者的需求設計專屬的配方。從醫療人員的角度來看,這些能夠「定性」、「定量」的補充品,對病人來講反而是更全面、更安全的選擇。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