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收緊稀土出口管制!美五角大廈緊張了 宣布10億美元戰略儲備計畫

[周刊王CTWANT] 為應對中國在全球關鍵礦物市場的主導地位,美國五角大廈(Pentagon)近期將展開1項高達10億美元的戰略儲備行動,計畫大規模採購可用於生產戰鬥機、汽車、雷達系統及智慧型手機等高科技與國防產品的多種關鍵稀土及金屬,以降低美國對中國供應的依賴。
據礦業新聞和資訊網站「MINING.COM」的報導,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12日引述美國國防後勤局(Defense Logistics Agency,DLA)的文件指出,上述政策是川普政府加速脫鉤中國戰略的一部分。
行動的導火線源自中國近期宣布的新出口限制。北京對稀土及相關高科技材料祭出更嚴格的出口管控,引發美國強烈反彈。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隨後不僅揚言取消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晤,還在「真相社交」(Truth Social)上發文宣稱,將在11月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0%關稅,批評中國「挾持全球供應鏈。」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公布的數據,中國大陸2024年的稀土產量占全球總量近7成,同時更掌控逾9成的加工能力,使其在全球供應鏈中居於壟斷地位。因此,美方建立戰略礦物儲備,被視為防範地緣政治緊張時期供應中斷危機的重要保障。
目前在川普政府推動的《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OBBA)中,已撥出75億美元用於關鍵礦物計畫,其中20億美元將用於擴充國家儲備,50億美元投向供應鏈建設,另5億美元作為貸款基金以促進民間投資。1名官員向《金融時報》透露,幾個國防部門目前「資金充裕」。
根據《金融時報》查閱的最新文件,DLA預計購買5億美元的鈷(cobalt)、2.45億美元的銻(antimony)、1億美元的鉭(tantalum),以及4,500萬美元的鈧(scandium),供應商則包括「美國銻業公司」(US Antimony)、「力拓集團」(Rio Tinto)及「APL Engineered Materials」等企業。
1位業界主管向《金融時報》表示:「這些舉措顯示政府非常清楚這些材料的重要性,並希望支持現有的本土產能。」截至2023年,DLA已儲備價值約13億美元的數十種金屬與合金,這些資源僅能在戰時或國防需求下釋放。
為進一步對抗中國的主導地位,川普政府也考慮將太平洋海底富含的鎳(nickel)、鈷、銅(copper)及錳(manganese)等礦物納入儲備。《金融時報》稍早報導指出,這一構想將開啟美國對深海礦產的新布局。
由於中國出口政策收緊,部分關鍵礦物價格大幅上漲。今年鍺(germanium)價格飆升,而三氧化二銻(antimony trioxide)價格在過去12個月幾乎翻倍。汽車製造商也因新的中國出口限制,而面臨稀土元素短缺。
然而,DLA的擬定採購量讓部分市場人士感到震驚。國際能源和商品市場分析機構「Argus Media」的貝爾達(Cristina Belda)向《金融時報》表示,許多品項的申購數量超過美國年度產量與進口量。
提供大宗商品價格報告、分析和會議服務的機構「Fastmarkets」分析師塞法伊(Solomon Cefai)也直言,這些數量「足以壓縮非中國來源的供應空間」。例如,DLA計畫採購222公噸的銦錠(Indium),幾乎等同全美年度消耗量的9成。
部分採購價格也超出市場預期。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的「富瑞集團有限公司」(Jefferies Group LLC)分析師指出,DLA與力拓集團簽訂的氧化鈧合約價格「高於市場預期」。此外,DLA正考慮囤積多達3,000公噸的銻,相當於美國年消耗量的1/8,足以在國家緊急狀態下支撐工業動員。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