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器官都在訴說愛:最撩心的解剖學

每個器官都在訴說愛:最撩心的解剖學

每個器官都在訴說愛:最撩心的解剖學
作者:手拉心 solaxin   出版社:究竟   出版日期:2021-12-01 00:00:00

<內容簡介>

☆ 在夜晚,畫下白天的感動:
白天拿手術刀,晚上改拿畫筆,外科醫師「手拉心 Solaxin」首部著作。撩心式敘事+教科書級精緻圖繪,描繪醫療現場真實上演的人生,記錄生死夾縫間的愛與溫柔。

☆ 精細圖繪,撩動人心:
封面及內頁插圖皆由作者親繪,精細程度令人嘆為觀止,搭配文字敘述,爆擊力倍增。封面加燙緋紅色金屬箔,凸顯手繪紋理、提升質感,也強調本書主題;並與全書最後一幅插圖相互呼應,從裡到外,全都是愛的模樣。

☆ 好文好圖,怎能不推:
江伯倫(臺灣大學特聘教授、前臺大醫院副院長)、蘇上豪(金鼎獎得主、心臟外科醫師)、小劉醫師(外科作家)、林嘉俊(臺大醫院家醫科醫師)、Apple(「手術室小綠人」插畫作者),眾人撩心說讚。

你的小腦,幫助你微調在愛情裡的平衡感;
你的肺葉,一次次純化氧氣,讓你得以自由呼吸。
你的肝臟,義無反顧地為你代謝生活中積累的毒素;
你的甲狀腺,日夜分泌激素,撫慰你的疲憊……

人,從來就是為了愛存在的;
每一個器官,每一次呼吸,全都寫滿了愛的印記。
而外科醫師所做的,不只是醫治一具軀體,
更是打開一道縫隙,讓未曾言說的愛,有機會被聽見!

◆儘管手腕的傷口可以一再縫合,心裡的痛楚卻怎麼也難以痊癒。來不及說出的愛,終究只能凝滯在急診室的冰冷空氣裡。

◆日夜反覆練習數十萬次外科結,只為了有朝一日,能以打在病人身上的結做出最堅定的承諾,陪他度過未來的種種考驗。

◆明知一切終將徒勞,為了圓滿病人最後的心願,醫者們仍試圖拖住死神的腳步,只為讓病人居家隔離中的兒子來得及見母親最後一面。

……

身為醫師,拯救性命固然是職責所在,卻不是每次渴望和救援,都能換得奇蹟降臨。在為了搶救病患全速奔馳之際,回頭一望,那些渴望獲得聆聽的心情,那些撩心、揪心、碎心的時刻,卻往往被各種監測儀器趕到角落,消失在忙碌奔走的腳步聲之間,再無人聞問。

儘管醫療有其限制,愛卻可以永恆無限。為了記住這些動人的溫柔,為了不忘生而為人的核心價值,也為了告訴所有人:人天生為愛存在,每一個器官、每一次呼吸,其實都是愛的印記,20篇醫療現場的記實故事、12篇別出心裁的撩心解剖學,即使面對的是冰冷的數字與分秒必爭的醫療處置,我們仍能透過作者的文字,溫熱了心、盈滿了淚水,看見每一段人生中關於愛的模樣。

★專家推薦:

江伯倫(臺灣大學特聘教授、前臺大醫院副院長)
蘇上豪(金鼎獎得主、心臟外科醫師)
小劉醫師(外科作家)
林嘉俊(臺大醫院家醫科醫師)
Apple(「手術室小綠人」插畫作者)
撩心推薦

身為手術室護理師,外科醫師的生活我大概猜想得到,不外乎是睡不飽、每天累到想即刻離職之類的,但作者卻讓我看到外科醫師溫暖、浪漫的那一面。除了有工作上與人相處的細心觀察,信手拈來堆疊出畫面的文字,以及最後畫龍點睛的插圖,將我一下子拉進作者所敘述的每一個情境,時而感動,時而揪心,也讓我更喜歡在醫院的工作了。──Apple(「手術室小綠人」插圖作者)

★目錄:

推薦序 不忘初衷的醫者之心
作者序 站在靈魂轉車的路口

Part 1 最撩心的解剖課
蝶骨解剖學
甲狀腺解剖學
大腦解剖學
小腦解剖學
牙齒解剖學
下頷解剖學
肺臟解剖學
肝臟解剖學
心肺移植
腎臟解剖學

Part 2 醫療第一線的腎上腺素
十萬個外科結
人字疤
緊急插管
最後的溫柔
外科的浪漫與瘋狂
長著樹根的小孩
鳥嘴醫師

Part 3 生死交關時注入的強心針
等待
烈火英雄
最後最深的抱歉
海水的擁抱
奮鬥的遺跡
二十分鐘的差異

Part 4 以摯愛與柔情合成的升壓劑
炙熱的愛
親愛的,晚安
最長的一段路
愛情的年輪
最後一刻的愛
大體老師的手
生命中的星星
子宮解剖學
手拉心 Solaxin

<作者簡介>

手拉心 Solaxin
白天拿聽診器和手術刀,晚上改拿鋼筆和畫筆的外科住院醫師。

小時候熱愛畫圖,拿到筆之後,會情不自禁到處塗鴉亂畫;沒想到長大後卻走進醫院裡,拿起手術刀開刀。原本以為這兩種毫不相關的技能,終其一生只能擇一發揮,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最後卻意外在白色巨塔內找到相互搭配結合的舞臺,藉此在繁忙的臨床生活中,偷偷記錄下冰冷的巨塔縫隙中,深藏的溫暖感動片刻,讓這些動人心弦的故事,不至於隨著灰飛煙滅的肉體,消散在生命終端的一縷青煙中。

◆ Solaxin是一種肌肉鬆弛劑的名稱,發音就像「手拉心」。盼望在緊湊的臨床工作中,偶爾能稍微放鬆一些,以溫暖的手牽著悸動的心,傳遞巨塔中小小醫師所看見的人性光輝。

IG「solaxin0314」:https://www.instagram.com/solaxin0314/
FB「Solaxin。手拉心」:https://www.facebook.com/solaxin1231/

★內文試閱:

‧作者序

〈站在靈魂轉車的路口〉

身為外科住院醫師,臨床生活總是充滿永無止境的忙碌、混亂和難以言喻的壓力:無論是體力上的負荷,或是心理層面的負擔。高度碎裂的時間,怎麼串都連不成一線,無論做什麼事,似乎都只能想辦法從時間的空隙裡再擠出一點空隙才行。

清晨六點多,天空仍舊一片魚肚白時,我們就已來到醫院,除了替術後病人換藥,還要記錄各種數據、了解昨晚是否發生什麼事件,以便隨後和主治醫師查房時,向他們報告病人的狀態;而這一切都要在七點半之前完成,因為接下來有各式各樣的晨會需要出席。會議結束,我們得馬上趕到刀房,進行第一檯刀的術前準備;最後一檯刀結束後,又要回病房開醫囑、打病歷。若是當天值班,就得繼續看急診照會、接新病人、處理病患狀況、支援院內急救⋯⋯等到終於有時間坐下來吃個飯,可能已是晚上十一點,吃的還往往是中午沒吃完的便當。

這些報告不完的個案病例、做不完的文獻簡報、接不完的新病人、跟不完的手術、不夠完美的開刀技巧、接不完的公務電話、處理不完的術後併發症、挨不完的責罵、讀不完的原文書⋯⋯變成一個又一個難以成眠的夜,宛如永遠無法放下的巨石,日復一日透支我所剩無幾的體力,折磨我萎靡不振的精神。

日出而作,日落仍作,是習以為常的臨床生活,精疲力盡的住院醫師會抓住任何零碎的時間,在任何可能的地方補眠,簡直就像醫院中的角落生物。縱使這段過程既忙亂又痛苦,但正因為如此,住院醫師待在醫院的時間也是最長最久的,讓我得以親眼見證許多感人肺腑的人生故事、體會許多生死交關的揪心苦痛,以及感受無私大愛的溫暖。

對於絕大多數健康的人來說,醫院是個遙遠且不易親近的地方。透過文字和手繪,我希望能將那些刻骨銘心的體驗和倏忽即逝的溫柔,保鮮在一頁頁紙張裡,「外帶」到各位面前;希望即使是不熟悉巨塔生活的人們,也能品嘗到原汁原味的感動,看見隱藏在醫院冰冷外表底下,那些足以撼動靈魂的片刻。

感謝我照顧過的每一位病人,你們以最真實也最豐富的生命經歷,教導我面對人生不同階段的困境時應有的態度與心境,讓我在相對年輕的時候,就能從盤根錯節的生老病死中,理出生命的要義真諦與生而為人的核心價值。

我知道自己非常幸運,明明還是個毛頭小子,卻有機會屢屢看見人生終站的真實樣貌、生死夾縫間的人性光輝、人類在疾病面前的渺小和凜然,以及為了深愛之人努力活下去的勇氣和堅強。這讓我明白,許多時候,死亡並不是人生最後的終點,而是靈魂轉車的地方,轉乘到其他人心中繼續活著;讓我明白,情感的羈絆可以如此強大與穩固,甚至能抵抗病痛的侵蝕,就算是死神的鐮刀也割不斷;讓我明白,絕大多數的人,在最後一刻來臨時,想念的往往不是萬貫家財,而是最樸實平凡的閒話家常。

也感謝在臨床歲月中不斷引領我成長的師長,手把手地教導我各種複雜艱澀的術式,知道該如何下刀、運用器械,讓我有能力以自己的雙手接下前輩們代代相傳的「武功祕笈」,並在持續的磨練中幫助病人一點一滴解除痛苦,讓我得以在人類與死神亙古漫長的拉鋸中,貢獻一點微薄的力量。

最後,感謝一路上相互扶持成長的戰友們,在充滿挫折失落的住院醫師臨床生活,能和你們一起大口大口吞下酒精、消毒洗滌陰鬱的心情,讓我有力量在拭去眼淚後,還能重新面對新的一天。

我始終認為自己是幸運的,縱使身心再怎麼疲累,心裡仍有一個小小的角落,能讓我偷偷躲進去,肆無忌憚地思念我所思念的人事物;能讓我將自己在醫院中所看到、這些充滿愛和溫暖的片刻,一枚一枚地仔細摺疊收藏;並將這些故事分享出來,讓大家也能感受到在冰冷現實之外,仍持續溫熱的愛。

若這本小書能為各位帶來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看見人性脆弱也堅強的一面,並體認到無所不在的愛,將是我無上的光榮。

‧推薦序

〈不忘初衷的醫者之心〉
江伯倫(臺灣大學特聘教授、前臺大醫院副院長)

在醫學生涯中,我們所學習的雖然是一種疾病,但是在臨床上,我們面對的卻是一位病人;因此,即使患有類似的疾病,每位病人也都各自有著不同的背景和故事。醫師是一種以自己的專業、讓每個人從疾病中恢復健康的職業,因此談到想建立怎樣的醫病關係,醫師如何與病人互動,可說是最重要的因素。手拉心醫師以他獨特、敏銳和細緻的觀察力,以及與病人和家屬之間富有溫度的互動,透過流暢的筆觸,將每位病人的故事和治療過程娓娓道來。再加上他以細膩手法畫出每個故事相關的主題物,並以簡明易懂的敘述,向讀者說明每項治療的過程及意義,讓讀者除了能在這本書讀到這些動人的小故事,也可以對每種疾病的基本醫療有初步的認識。

我認識手拉心醫師已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從他早期在實驗室參與各種生物科學實驗研究,一直到他決定轉換人生方向、成為一位救人的醫師,其中的過程我一直都十分熟悉。我想應該也是因為習醫過程的這些轉折,讓他更能以溫暖和關懷的心去體會患者的感受,而我認為,這也是成為一位好醫師最重要的條件。在現今社會,患者需要的其實不是所謂的「名醫」,而是真正懂得體諒,並且富有耐心的好醫師,只有這樣的心情和體會,才能做到「視病猶親」。書中這些故事在在顯示出,手拉心醫師除了確實以真誠的態度關心病人,也關懷那些患者的家屬。因為在面對疾病的同時,家屬所承受的壓力,其實並不亞於患者,也同樣需要醫護人員的關懷和理解。

從事醫師這份工作多年,我個人一直提醒自己:不要失去對每位病人的關懷和熱情。每次看診時所面對的,都是有感情、有血肉、活生生的人,他們是因為生病,才求助於醫師,本質上仍是一個完整的個體,並不只是教科書上所描述的一種疾病而已。也一直期盼自己,不要因為行醫的時間增長,而逐漸適應生老病死的痛苦,並因此變得冷漠。手拉心這本書,相信不僅可以讓一般民眾體會到醫者的心情和關懷,也可以喚起許多醫師心中那份之所以決志走入醫療工作的初衷。

在此,特予以推薦本書給所有生過病的人,以及從事醫療事業的所有同儕,願所有人都能更加關懷生病的患者,和那些在背後照顧、支持病患的家屬們。更希望手拉心醫師未來在行醫與照顧病人的空閒,能持續寫下這些感人和動人的故事。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