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超完美風暴後的大榮景:台股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台股超完美風暴後的大榮景:台股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作者:張真卿(撰寫、口述)/陳永信(編整) 出版社:財經傳訊 出版日期:2022-04-14 00:00:00
<內容簡介>
2023年年底前,台股將崩跌至10年線!
別怕!一年半之內,又將開始10年的多頭。
貴上極反賤,賤下極反貴,
每一次的崩盤,都是在創造將來上漲的空間。
眾人貪婪時你要恐懼,眾人恐懼時你要貪婪,
一輩子遇不到幾次這樣的大好機會。
危機入市,翻轉你的財富人生!
作者於2000年出版《台灣正走向金融風暴》
這一次,又再度提出示警!!!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
2000年的高科技泡沫、
2008年的次級房貸風暴、
2011年的歐債危機,他都全身而退!!!
這一次的張真卿面對未來10年的台股提出預判〜
引導你在相對高點全身而退,在相對低點勇敢進場!!!
--------------------------------------------------------------------------------------------------------------------------
現在全球股市絕對是泡沫,都存在估值過高的問題。
2008年之後,因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美股走了10年多頭。原本2018年就該進入熊市,但發生中美貿易戰,美國聯準會擔心衝擊經濟,因此終止升息,開始預防性降息3碼,釋出大量資金,讓股市的泡沫持續,也影響全球的金融市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美國聯準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降息2碼,接著再降息4碼,同時推出無限QE,讓股市泡沫達到無法控制的地步。金融泡沫是金融市場的興奮劑,是投機者的溫床,金融泡沫不可怕,破了才可怕。
2022年初,台灣大盤本益比大約15倍、股價淨值比約2.5倍、市值與GDP之比值約2.5倍,這些數字都來到歷史高點。台灣股市泡沫愈吹愈大,只等一根「針」來刺破泡沫。
而每一次股市泡沫破滅,都是「債」出問題。1990年,日本房地產不敗神話破滅,引發房地產和金融債出問題。2000年網路泡沫化,高科技公司債崩盤。2008年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引爆連動式債券危機。2011年「歐豬四小國」債信違約,觸發歐洲政府公債危機。
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得到教訓,金融泡沫一次比一次大。
作者認為,2023年出問題的將是美國政府債。而台股每次遇上大循環結束的國際金融危機,跌幅都是至少腰斬。1990年台股由12,682點跌到2,485點,跌幅高達80%;2000年台股由10,393點跌到3,411點,跌幅高達67%;2008年台股由9,859點跌到3,955點,跌幅高達59%。在2023年之前,將見到大盤由高點下挫至少50%的情況。
★本書特色:
☆ 提出長期預測
股市牛市的時間長於熊市,投資人投資眼光要放遠,不要因為崩盤就退出市場。本書針對未來10年的台股走勢提出預測:2023年前,將開始1年半的空頭,然後由半導體產業主導,再走10年多頭。
☆ 預判主流產業
HPC、5G、AIOT帶動新一輪景氣回升,半導體產業是台灣之光,第三代半導體蓄勢待發,砷化鎵前景看好,低軌道衛星搭配6G產業,電動車大聯盟是產業的主流。
☆ 預警半導體泡沫
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全球晶片荒,導致晶片大廠獲利滿滿,相關類股股價也不斷攀高。2021年,各半導體製造廠商投入大量經費擴產,SEMI預估,2023至2025年陸續有25座8吋晶圓廠投入量產,60座12吋晶圓廠新建或擴建,其中以台積電在全球擴產與先進製程的投資計畫最為驚人。這樣大規模擴產,半導體是否會因為投資過度,引爆史上最大半導體的泡沫?研究機構Bernstein Research分析師羅斯根(Stacy Rasgon)示警,2018年半導體產能過剩的情景恐將重現,這場半導體派對將在近期步入尾聲。
★目錄:
第1章 完美風暴
1-1 2023明天過後
1-2 美國是金融市場的莊家
1-3 康波周期與景氣循環
第2章 1980~2032年全球景氣循環
2-1 1980~1990年:日本第一
2-2 1990~2000年:美國網路科技業崛起
2-3 2000~2008年:中國成為世界工廠
2-4 2009~2022年:美國創新科技、行動裝置席捲全球
2-5 2023~2032年:半導體產業繼續引領風騷
第3章 景氣循環與投資策略
3-1 景氣從谷底到高峰,周而復始
3-2 景氣循環與股債攻略
3-3 景氣谷底期
3-4 景氣復甦成長期
3-5 景氣高峰期
3-6 景氣衰退蕭條期
3-7 股價和每股盈餘、本益比的關係
第4章 投資主流產業
4-1 5G時代榮景可期
4-2 伺服器持續成長
4-3 半導體產業:台灣護國神山群
4-4 航運百年榮景再現
4-5 被動元件熱度不退
4-6 鋼鐵業須緊盯龍頭
4-7 塑化業競爭力強
4-8 資產概念主流股
第5章 重要觀察指標
5-1 美國聯準會的貨幣政策
5-2 公債殖利率
5-3 貨幣供給額
5-4 採購經理人指標PMI
5-5 原物料
5-6 匯率
<作者簡介>
張真卿
曾出版《台灣正走向金融風暴》預見2000年的網路泡沫化危機,而且不論是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或者2008年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皆準確避過。
畢業於美國奧克拉荷馬市大學財管碩士,隨後任職於華爾街,從事證券及期貨交易工作。返台後服務於銀行國外部,擔任資深外匯交易員和投資部門主管。之後轉任上市電子公司董事長特別助理,同時成立投資公司,從事金融操作,近期更受聘為台中科大校務基金投資小組諮詢委員。
張真卿回國後,一直在大學開設投資理財課程,擔任《Smart》月刊專欄作家,文章見於各大媒體,同時完成八十餘本投資理財書籍。其中《定時定額基金智典》、《共同基金投資指南》、《股市技術分析操作勝典》、《股票買賣初學指引》、《股友族Must Buy》、《薪水致富Must Buy》更榮登金石堂Top10、新學友、何嘉仁、諾貝爾、敦煌等書局財經叢書銷售排行榜。
張真卿勤於拜訪上市櫃公司,參加法人論壇,以田野調查的方式掌握總經和產業的脈動。在金融市場投資經驗超過30年,是國內少數歷經產業和學術訓練,且具股、匯、債市實戰經驗的操盤人。
★內文試閱:
‧作者序
景氣循環是指總體經濟面的變化,在上行的軌道由景氣谷底、復甦、成長繁榮到高峰,接著是下行的衰退和蕭條,最後又到了谷底,生生不息。經濟循環由大而小分為景氣循環、產業循環和庫存調整循環。這一波的景氣榮景是從2009年金融海嘯的谷底開始起漲,到目前為止(2022年)已經走了13年大多頭,是歷史上最長的榮景,全球股市頻創歷史新高,台股也不遑多讓。
2022開春,全球景氣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干擾下,依舊表現亮眼,但美國聯準會表明加速緊縮貨幣政策,美國四大指數出現下修的格局,台股也在高檔震盪,市場上議論紛紛,擔心13年的大榮景即將告終。其實投資人無須驚慌,俗話說:「貴上極反賤,賤下極反貴」,眾人貪婪時你要恐懼,眾人恐懼時你要貪婪。每一次的崩盤,都是在創造將來上漲的空間,如果真的發生,絕對是財富重分配的大好時機。
本書共分5大篇分別是:第1章完美風暴、第2章1980~2032年全球景氣循環、第3章景氣循環與投資策略、第4章投資主流產業,以及第5章重要觀察指標。
第1章說明2022年全球景氣和股市的變化,同時展望2023年全球可能發生的事件,2009年以來的13年景氣大榮景有可能結束。景氣循環脫離不了康波周期的魔咒,影響全球景氣和金融市場的黑手就是美國。第2章說明全球景氣循環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讓讀者鑑往知來,事先做好準備。第3章引導讀者了解景氣循環,進而擬定資策略,掌握每次景氣循環和財富重分配的機會。第4章論述如何從產業循環中找到主流產業,把握產業榮景和避開產業蕭條期。第5章是總體經濟重要觀察指標,了解這些數字的變化,就可以掌握景氣循環。
本書在3年前就開始發想,但金融市場變化快速,一直無法提筆,最後能順利付梓,首先要感謝財經傳訊總編輯方宗廉先生的鼓勵,和陳永信先生的協助。希望讀者看完這本書後,可以事先做好準備,在每次財富重分配的過程中成為贏家。
‧摘文
第一章 完美風暴
1-1 2023明天過後
從2009年開始的產業榮景,截至2022年已長達13年,此波榮景是由美國高科技創新帶動全球景氣,最具代表性的產品為行動裝置,例如手機、平板和VR等,跟這些產業沾上邊的電子和半導體產業,業績和股價表現極為亮麗。
美國那斯達克指數由2009年的低點1265.52算起,漲到2021年的高點16,212上漲了11.8倍;費城半導體指數由2009年的低點167.55算起,漲到2021年的高點4,068飆升了23.3倍;台股由2009年的低點3411算起,漲到2022年1月的高點18,619漲了4.3倍,台股在萬點之上的時間創歷史最長紀錄。
完美風暴成形,危機逐步浮現
2021年歐美和台灣的景氣在電子及半導體產業的加持,一片歌舞昇平,股市也是一飛衝天,投資人沉醉在多頭市場的喜悅當中,此時遠方的烏雲正在集結,只是太遙遠了,以至於投資人不以為意。即使不少專家提出警訊,但在股價持續上漲的過程中,大家都視為無稽之談。
除了上述傳統的通膨嚴重引發美國聯準會加速升息的腳步,綠色通膨也是陰魂不散的鬼魅。聯準會升息,全球央行跟進,政府債券進入空頭格局,全球高漲的房地產泡沫、電子產業過高的本益比、半導體產業大規模的資本支出和地緣政治的不安定,特別是台海兩岸的軍事衝突,這些錯綜複雜的利空因素,正在逐漸壓垮13年非理性榮景。
重量級專家紛紛提出「超級泡沫警訊」
電影《大賣空》(The Big Short)主角原型、知名對沖基金經理人麥可.貝瑞(Michael Burry),早在2021年初便直言,「股市在刀尖上跳舞」;資產管理機構GMO創辦人葛拉漢(Jeremy Grantham)也認為,這個「史詩級泡沫」終將破裂。
曾準確預測2008年金融海嘯、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有「末日博士」之稱的魯比尼(Nouriel Roubini),在2021年8月30日發表最新文章警告,通膨加劇和當前的財政政策可能引發「嚴重的債務危機」。當前美股的市場狂熱將「含淚收場」,重演類似2008年那樣的崩盤慘劇。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2001年在《財星》雜誌(Fortune)發表的,「巴菲特指標」,任何時刻都是判斷股市估值高低的最佳評估工具。他表示,巴菲特指標若在70%到80%,可能很有賺頭;但如果接近200%,就是在玩火了。2021年8月27日「巴菲特指標」衝上205%,顯示美股已被嚴重高估,崩盤可能即將到來。
2022年1月21日,「泡沫預言家」葛蘭森(Jeremy Grantham)表示,美股正進入他一年前預測的歷史性崩盤,且就算聯準會出手干預也無法阻止,最終結果恐怕是暴跌將近50%。葛蘭森在報告中寫道,「超級泡沫形成的因素已全部具備,狂風驟雨隨時可能到來。當悲觀情緒重回市場,我們恐面臨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資產縮水。」他說,此次泡沫的影響可能堪比1980年代末期,日本股市和房市雙雙崩盤的時候。葛蘭森還警告,不只股市,債市也有超級泡沫,還有全球房市有史上「最廣泛和最極端」的泡沫,大宗商品價格則有「泡沫萌芽」。據他計算,即使不完全回歸統計趨勢水準,光是美國的損失可能就達35兆美元。全球首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在2022年1月1日推特回應網友發問,預測下一次金融危機會發生在2022年春、夏季,最晚不會超過2023年。
半導體過度投資恐引爆產業泡沫
產業之所以泡沫破滅,通常是產業過度樂觀未來的需求,大幅度的增加資本支出,當產能大量開出來,需求沒有預期的好,產業榮景來到高點後,接著就進入衰退期。
這樣的邏輯放諸四海皆準,無論是單一產業,或是景氣循環,都有前例可循。2009年行動裝置引發半導體的榮景,半導體產業已經是「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半導體產業產能利用率滿載,紛紛調漲產品和代工的價格。2021年半導體製造產業的大事是晶片荒,其嚴重性不但衝擊全球各個產業,從汽車到消費性電子產品,甚至到頭來連生產晶片的半導體設備自己都受到了影響。
2021年各半導體製造廠商積極投入大量經費擴產的情況下,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預估,隨著許多新的 8 吋和 12 吋晶圓廠將在2020至2024年陸續進入量產的情況下,25 座 8 吋晶圓廠投入量產,將有60 座12吋晶圓廠新建或擴建。其中又以台積電在全球投資擴產與先進製程研發投資計畫最為驚人。這樣大規模的投資,是否會因為投資過度,再次引爆史上最大半導體的泡沫,值得持續關注。
大通膨時代來臨
2020年是很具戲劇續性的一年,3月疫情延燒,當時大家都認為2009年開始由美國行動裝置引領的景氣循環將告一段落,沒想到疫情引爆大商機,全球景氣形成K型復甦,有些受惠產業好到無法想像,有些產業則不支倒地。幸而2021年各國疫苗陸續開打,預期景氣將逐步復甦,原本在資本市場上興風作浪的資金將轉往原物料,各國央行擔心通貨膨脹再現,將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此時就是一個警訊,這將是壓垮自2009到2022年13年榮景的最後一根稻草。
面對通膨怪獸來襲,各國央行必定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因應,投資人要如何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消極的投資人可以持有抗通膨的商品,避免財富縮水,積極的投資人可搶進上漲的原物料產業。對抗通膨的商品具備保值功能,例如不動產、黃金、美元。這次原物料大漲是以能源和金屬為主軸,買進塑化和鋼鐵上游產業概念股。在通膨的年代,「錢會變薄」,也就是貨幣的購買力降低,保守的人要降低現金持有部位,但膽識大的人甚至大量借款創造負債。
美國運用利率與匯率影響全球趨勢
如果說國際金融市場是一個賭場,美國就是經營賭場的莊家,當莊家要發行籌碼,美國發行的美元全球通用,當美國希望美元升值,就會調高利率,依據貨幣學派的理論,當一個國家利率往上走,該國匯率就會升值。當美國希望美元貶值,就會調降利率,當利率往下,匯率就會貶值。當然美國也可以運用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來影響美元的升貶,如美國希望美元走強,美國總統只要在國際公開場合,認為美元被低估,美元隔天就走強;美國如果希望美元走弱,只要放出消息就會讓美元走弱。
美國政府就是運用匯率、利率和稅率來控制全世界,寫出一本完美的劇本。亞洲國家辛辛苦苦製造便宜又廉價的商品賣到美國,美國人只要打開印鈔機,印美元給亞洲國家,亞洲國家的外匯存底都是美元。接著美國控訴亞洲國家用貿易補貼的方式,傾銷商品到美國,造成美國企業倒閉,美國民眾的工作權被亞洲人搶走,美國政府要對亞洲商品課徵傾銷稅,同時壓迫亞洲貨幣升值,亞洲國家擁有大量的美元,亞洲貨幣升值,就是美元貶值,亞洲國家的外匯存底市價縮水。
美國聯準會是國際金融市場的最佳演員
再接著美國的聯準會上場,聯準會藉口要刺激美國景氣復甦,運用降息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來挽救美國景氣。美國撒出大把鈔票,流到世界各地,製造各國的金融泡沫。當聯準會降息,美元持續下跌,美國公債因為利率下降而大漲,亞洲國家只好拿手中的美元,買進美國的政府公債,此舉解決美國的財政赤字問題。由於美元走弱,亞洲貨幣走強,亞洲企業拿著手上的美元,買進美國的企業和房地產,此舉解決美國不良企業的倒閉潮,同時推升美國房市,這對於美國景氣復甦多有助益。
當美國景氣復甦,帶動全球景氣開始成長,民眾消費力道加強,原物料價格自水漲船高,通膨因子蠢蠢欲動,但是聯準會卻開始有意無意製造通膨,因為通膨可以解決美國的債務問題。不要忘了,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糧食出口國,美國跨國企業在全球各地區插旗,當物價溫和上漲,美國取得最大利益。
最後當惡性通來襲時,聯準會開始升息,當啟動升息機制,美元價格上漲,全球資金回流美國,戳破各國的經濟榮景,美國公債因為升息而開始崩跌,亞洲國家滿手美國公債,資產快速減損。房地產的價格和利率關係密切,當升息啟動,房貸利率高漲,房地產開始跌價。之前亞洲企業和民眾大量買進美國的房地產或是連結房地產的債券,最後的結局就是被套在高點。
美國聯準會是獨立政府機關,但是它的所有政策,都是以美國國家利益為最大考量。當美國景氣下滑,聯準會降息挽救經濟,當美國景氣進入繁榮期,引發通貨膨脹,聯準會升息對抗通膨,同時預留將來降息的空間。美國是國際金融市場的最佳編劇,美國聯準會是最佳演員,投資人是金融市場的觀眾。投資人要知道編劇的劇本,也要知道演員排演到第幾集,不要戲演完了大家都散場了,還笨笨地在戲院內。
景氣循環與投資的關係
景氣循環是總體經濟的波動,景氣循環在上升階段,由復甦、成長到繁榮;隨後在下行階段,發生衰退和蕭條,然後又開始復甦,一連串的波動周而復始。法國經濟學者西斯蒙第主張,景氣循環分成 2 周期:「復甦期」和「衰退期」,擴張期及收縮期應各別持續至少5個月,全循環至少需15個月。1860 年法國經濟學者朱拉格提出了 4 階段的景氣循環:擴張(Expansion)、爆發(Boom)、衰退(Recession)、蕭條(Depression),一個循環大約歷經 7到11 年。康波理論主張景氣循環都是由科技演進帶動,一個循環經歷繁榮(Prosperity)、衰退(Recession)、蕭條(Depression)以及復甦(Improvement)4 階段,一個循環大約5~60 年。
從1984年算起,台股經歷了4次大循環,分別是:1984到1990年的7年循環周期、1990到2001年的11年循環周期、2001到2008年的7年循環周期、2008年到現在(2022年),13年榮景尚未結束,為史上最長榮景。
每個人一生都會歷經數次經濟的成長、衰退和危機。就時間而論,景氣成長的復甦期、成長期和榮景期占了超過四分之三的周期,景氣收縮的衰退和蕭條期,占景氣循環周期的時間少於四分之一。景氣循環像一年四季循環不息,不用擔心景氣進入衰退期,反而要正向看待蕭條期後的榮景。俗話說「貴上極反賤,賤下極反貴」,漲多就是最大的利空,跌深就是最大的利多。
投資的過程中,遇到系統性風險是無可避免的。股票和基金大跌,手中資產市值縮水,辛苦賺的錢,化為烏有,壓力和痛苦可想而知。連巴菲特都在2020年美股因新冠疫情跌到熔斷時說,他活了89年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情形。但跌深就是最大的利多,當利空因素逐漸消失後,金融市場又會從谷底翻身,現在最重要的是「活著」,活在資本市場中,靜待下一波的景氣循環,我們將一起寫下今天的歷史。
康波理論發明者、俄國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曾說:每個人的財富積累不是因為你多有本事,而是經濟周期運動的時間給你機會。當你了解經濟周期運動,同時也要身體力行投資原則,因為知識變現是力量,無法變現就只是死板板的學問。如果你抓住一次景氣轉折的機會,至少可以成為中產階級;抓住兩次機會,晉升億萬身價;抓住三次機會,連你的下一代都不愁吃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