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左撇子女孩」坎城獲獎 導演鄒時擎等待20年

台灣電影「左撇子女孩」於法國21日傍晚,在與坎城影展官方平行單元「影評人週」競賽中獲獎。導演鄒時擎說,這個充滿台灣生活感的故事早在20年前便啟動。本片共同編劇為2024年坎城影展最佳導演西恩貝克。

「左撇子女孩」為旅美台人鄒時擎首部電影作品,獲得今年第64屆「影評人週」(Critic’s Week)競賽中的「甘基金會發行獎」(Gan Foundation Award for Distribution),甘基金會將頒給「左撇子女孩」的法國發行商「Le Pacte」2萬歐元獎金(約新台幣68萬元)。

「左撇子女孩」從1000部長片中脫穎而出,入選決選名單,最終在7部競賽作品中獲獎。「甘基金會發行獎」旨在支持新一代電影工作者,協助他們從劇本創作到戲院上映,皆能堅持並捍衛原創作品的品質。

「影評人週」向觀眾介紹「左撇子女孩」是發生在台灣首都的故事。關於一位單親媽媽帶著兩個女兒來到台北夜市擺攤,她們正在適應新生活,並努力守護這個家。

甘基金會董事長霍夫(Dominique Hoff)認為「左撇子女孩」的風格輕快靈巧,融合幽默與情感。「電影中的台灣女性來自不同的世代,為了追求獨立,不惜衝擊傳統並打破種種禁忌,在正在轉變的社會中展開驚人能量」。

鄒時擎在得獎時表示:「這部電影來自我在台灣成長的回憶,尤其是在傳統家庭裡的緊張關係、或在生活中常被忽視的無聲抗議。我花了很多年的時間去觀察、感受、沉澱。『左撇子女孩』對我而言,既是一種對回憶的行動,也是一種療癒過程。」

自1998年便獨自前往美國留學的鄒時擎,在2004年與同為拍片新鮮人的美國人西恩貝克(Sean Baker),以僅兩人編制、3000美元(約新台幣9萬元)低成本的方式,在紐約完成獨立電影「外賣」(Take out),一鳴驚人。

往後20年至今,鄒時擎多以製作人或共同編劇的身分與導演西恩貝克合作,無論是2015年以iPhone拍攝的電影「夜晚正年輕」(Tangerine)、或2017年入選坎城影展「導演雙週」競賽單元的「歡迎光臨奇幻城堡」(The Florida Project)等作品,皆受到國際肯定。

鄒時擎接受中央社專訪時透露,其實「左撇子女孩」原本可能是他們的第一部電影,因為這部片的劇本更早於「外賣」。

鄒時擎解釋,「左撇子女孩」的劇本早在2004年之前便開始醞釀,在當時,她與西恩貝克為了籌拍電影回到台灣,進行場勘,並先以照片製成短片開啟計畫。但因為「左撇子女孩」所需要的拍攝場景與人物很多,是一項大型拍攝計畫;和「台灣故事」對美國電影工業而言是一部「外語片」,在20年前較難吸引投資者,只好暫時放棄。

鄒時擎說:「當時我們就從台灣回到紐約拍了『外賣』。直到2010年,當西恩貝克完成他的第3部電影作品百老匯小王子(Prince of Broadway)後,我們又決定再試一次,回到台灣,再繼續寫劇本,並到台北通化街夜市做田野調查,在那裡遇到一位5歲的小女孩,將這些細節加進電影,讓故事更豐富。」

雖然長年旅居美國,鄒時擎認為年年回到台灣過年、與家人團聚的自己,對台灣並不陌生,反而因為年歲成長,她對台灣女性的觀察,或對台灣日常生活的描寫有更成熟的感受。

等待20年,終於向世人見面的「左撇子女孩」在坎城開出好成績。鄒時擎說:「拍片時,我覺得自己好像重新發掘台灣的美。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