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提案 教師共創 淡江大學打造彈性自主學習新模式

學生提案 教師共創 淡江大學打造彈性自主學習新模式
「我們希望學生自己決定要學什麼、怎麼學,這才是自主學習的核心精神。」淡江大學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主任紀舜傑說明,積極銜接高中108課綱的自主學習型態,113學年度訂定「淡江大學學生自主學習課程實施要點」,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學習內容,透過實作深化學習體驗。執行一學年來已逐步擴展,上學期開設6門、下學期增至11門,顯示學生對於主動學習的高度參與與熱情。

紀舜傑說明,淡江大學大學部學生可於每學期開學第二週,向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提交「自主學習課程申請書」,每門課需10名以上學生共同提案,學生可自行推薦授課教師,或由通核中心協助媒合合適師資。課程型態靈活多元,目前已開設的課程涵蓋歷史、AI、程式設計、外語、學術研究、職涯探索等多個領域。他期許有更多學生善用這項資源,勇於提案、積極參與,開展屬於自己的學習旅程,並加強跨域學習成效。

歷史學系李其霖主任肯定自主學習微學程的學習成效,他以「歷史餐宴設計」課程為例指出,學生對如何以創新方式傳遞歷史相當有興趣,「像『滬尾宴』就是將歷史文化融入美食中,除了食物的魅力,如何透過『說菜』吸引饕客的注意力,也是必要的能力。」他進一步表示,「申請微學程的學生希望能有進一步的學習與探索,我也樂意透過小組實習方式帶領他們一起成長。課程互動性強,學生專注度與成果表現普遍優於一般課程。」部分學生更進一步參與USR計畫,將所學應用於實務,展現創意與社會關懷。

此外,資訊工程學系張志勇特聘教授積極輔導學生,安排業界講座及參訪活動,拓展學生的視野,鼓勵他們針對興趣深化學習。法國語文學系陳麗娟助理教授輔導「外語專業結合AI工具推廣臺灣在地文化」,並舉辦成果發布會,讓學生分享自己對景點的提案。國際觀光管理學系陳淑娟教授輔導「平行宇宙-我的N次方」,課程中安排探索職涯、求職信與簡例製作等,並邀請儀態老師為學生進行禮儀培訓。

參與過自主學習課程的學生普遍持肯定態度,認為這樣的學習型態顛覆了傳統課堂的知識吸收模式,不再只是被動接受教材內容,而是主動尋找學習方法與解決問題的途徑。在過程中,他們學會時間管理、資料統整與資訊搜尋,並逐漸建立起面對陌生領域的自信心,並樂於接受挑戰。

法國語文學系一年級張文薰同學分享,參與課程是個有趣的挑戰,因為對語言學習感興趣,也希望能運用外語讓更多人認識臺灣文化,「在課程中我能自主決定探索與解決問題,並學習規劃主題、資料收集,以及使用AI工具輔助學習和創作,這些能力對未來的學習或工作都很有助益。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